第九章制盐与烧制陶器(2 / 2)

很快,云起就收割了一大堆的芦苇。但他并没有急于将芦苇搬回营地,而是将它们放在水潭边晾干。因为芦苇需要先晾干一下再烧,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燃烧干净。

第二天清晨,云起早早地醒来,他首先走到昨晚割下的芦苇旁,仔细检视了一番。他发现,这些芦苇的水分依然有点偏多,需要在炎炎烈日的暴晒下再晾一天,才能使用。

然而,云起并没有因此感到失望或沮丧。

云起站在沼泽的边缘,目光坚定而深邃。他清楚,手中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精心策划和耐心执行。晾晒芦苇虽然重要,但制陶同样刻不容缓,因为无论是制盐还是日常烹饪,都离不开陶器的使用。

沼泽里,淤泥丰厚,正是制陶的好材料。然而,沼泽的深处隐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于是,他给自己的草鞋上又裹了不少的芦苇叶,以增加防滑性,并降低被泥里隐藏的尖锐物划伤的风险。

他找了一片芦苇相对较少的地方,开始清除上面的芦苇。接着,他找来一根粗棍子,开始清除表面的淤泥。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制陶的泥巴里面不能有太多的杂质与空气,多了就会影响成功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劳作,云起终于挖到了底下的硬泥。他抠起一点看了看,只见淤泥黝黑而紧实,里面没有一丝的植物腐败物,这正是制作陶器的最佳材料。他小心翼翼地拿手在里面抠着,一块接一块,足足花费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抠出了两块半个脸盆大小的淤泥块。

然后,他找了一块相对较大也较平整的大石头,将淤泥放在上面,开始一点点的鞣制。这个过程需要用力均匀,以确保泥巴的韧劲和排除里面的空气与碎砂石。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揉捏,泥已经变得相对比较软和,也干了不少。云起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这已经是制作陶器的最佳状态了。他找来几片较大的树叶,将淤泥裹了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带到了飞碟内。

在飞碟内,云起开始动手制作陶器。虽然他的手工经验并不多,但他凭借着穿越前对制陶的一些了解,开始尝试捏制陶器。他用手中的泥巴,一点点地塑造出六个长的像小盆一样的器皿。虽然它们的形状并不完美,甚至有些歪斜,但云起并不在意。他知道,只要烧制成功,这些陶器就能派上用场。

制作完成后,云起将六个小盆放在一边等它阴干,如果泥巴没有阴干就开始烧制,那么做出来的陶器大概率会在烧制的途中破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