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蓝神仙(2 / 2)

石块竟然像是被化开一般,淅沥的春雨在它的表面不断地落下、流走,也给它留下了一道道透明的凹痕。随着雨势的增大,这些凹痕也越来越多,看来不用多久,整块石头便将彻底被这春雨所融化。

首先被化开的,是原本覆盖在李吾拾面孔上的石块,少年恢复了外呼吸,不多会便被这春雨所唤醒,他有些茫然又有些惊喜的睁开双眼,看着这天地。

漆黑的春夜。但在他的眼中,无论是倒塌的接官亭,还是四周的原野,纤毫毕露。甚至天地间纷飞的雨滴,他都能看得清每一滴的运动过程。

这,就是修道有成了吗?这么简单又这么突然?

李吾拾并不知道自己为何忽然有了这样的能力,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能力,他慢慢发现了自己目前的所在,也慢慢发现了自己带着的几本道书,以及李老道在包袱里给他准备好的那几本蒙学书,他全都已经了然于胸。

并不是简单的知道书中写了什么,而是已经完全能够掌握那几本道书中所写的几个简单的法术,以及如何画符咒,如何制作法器,如何使用飞剑等等。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要有天地灵气。或者,十分珍贵的灵石。

怀中的一本叫做《玄门杂录》的书写的很清楚,天地灵气崩坏后,原本的灵石矿脉自然也很快消散,但仍有一些极小而零散的灵石矿像是并不与这个天地通连一般,修道之人如果能够得到,可以如通连天地一般调动灵石中储存的灵气,同样可以用来驱动法术。

但上限当然受限于灵石中所蕴藏的灵气多少,与灵石的大小有关,也与灵石的品阶有关。

这个道理与天地灵气尚未崩坏之前一样,在数百年前,为何修行者最高只能修行到元婴后期,最多也只能发挥元婴后期的道法威力,是因为天地灵气的浓度上限就那么多。在上限之下,任意作为。上限之上,天地无用。

而修行到元婴后期之上的修行者,他自身的灵气浓度就要超过这个天地,自然也就很快被天地所不容,要么散功将内世界的灵气降到天地同一水平,要么就要被自身灵气所不断冲击,直到最后爆体而亡。肉身陨灭,元婴出窍,最终消散于天地,抑或夺舍重修。

因此,当年的修仙者在天地灵气崩坏之后,慢慢的也就无法再增进修为,再使用道法。每使用一次,就增加内外天地通连的一分几率,到了爆体而亡的那一天,谁也逃不掉。

当然,聪明的修道者们很快发现,只要用一种功法封闭道体,不让内外天地通连,坏处只是不能再用道法,但好处则是可以安度原本的寿元。元婴老怪们能活千年,金丹大道也有六七百年的寿数。但这样封闭道体的功法,同样是要消耗灵石的,否则就是用自身的修为去换。

换句话说,如今天地灵气崩坏已经过去五百年,现在还活着的修道者,当年的修为起码也在金丹之上。但已经过去五百年,还能活着的时间,不多了。

譬如蓝神仙。此刻的蓝神仙虽然也在担忧着寿元,人谁不怕死?但那毕竟是远虑,近在咫尺的近忧是如何完成他此次南下的另一个重大任务,验证一个大晋皇家的重大秘密:南方㴫州的灵石矿仍在,储量却极为罕见的丰富,据那边的潜伏密探的说法,是远超北方所有州郡储量的总和。

大晋立国后,分天下为元亨利贞四方,天州三十六,地州七十二,其下再设府县。四方由皇室宗亲亲王或勋臣郡王镇守,州府县则开科取士牧之。随着大晋传国已经四百余年,各地的匪患已经渐增。尤其是当今皇帝司徒宏定崇信玄修后,大建宫观,扩编灵道局,民间负担更重。

很多地方已经出现连通数个州县的巨寇,尤以盘踞南方㴫州自号“梁王”的姜尚烈,大肆分封族中子弟,派遣他们四处攻伐。之前蓝神仙在尾阳城中所喊的“姜大王”,便是其中一小股。

蓝神仙此刻并未进城,而是在尾山之中寻了一处僻静之处,运用手中不多的灵石,驱动起了一个轻巧的法器。

而他的随侍官员曲真一,已经与蓝神仙沟通过,心中早已安定。此刻正与好友伍子霖抒发着他的书生意气,解答着伍子霖早前的问题。

“此次南下,是要去㴫州。不过不是利用蓝神仙的大神通去剿灭姜逆,而是。。。为皇家寻宝。”曲真一喝了点酒,略显愤懑。在他看来,灵道局供奉的灵道们随便哪个出面稍稍显露点神通,那些个渠魁巨寇岂不是束手就擒?地方百姓苍生岂不是能早日脱离反贼水深火热的摧残,早日安居乐业?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看过师爷写好的匪乱节略,伍子霖叫人立刻出发送去府衙,听曲真一如此说,陌楞了半晌,才接了这么一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