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一次商业谈判(2 / 2)

姜楠有些不好意思,指了指丁茂宁:“这就是我跟您说的,我的同学丁茂宁。”

电话里姜楠简单跟朱海军介绍过此次带人来访的目的。

朱海军看了看丁茂宁,小伙子不仅个头高,而且看上去还有些小帅,旁边的两个人,一个容貌俊秀,另一个矮一些,皮肤也不及他们俩。

“朱总你好。”

丁茂宁从兜里摸出一包烟来——上午去学校之前,从老爹抽屉里顺走的一包软中,男人之间谈事情,有时候一根烟就是很好的媒介。

朱海军接了过去,却没有点上,而是放到一边,笑着问道:“听楠楠说,你想搞个暑假班,不知道我能帮上什么忙。”

“因为我们是打算做一个短期的班,所以需要办班的一个资质。”

丁茂宁开门见山地说道:“其实本来短期班,不要这个资质也可以办,不过我担心有些同行排挤,所以还是觉得,挂靠有资质的机构更加稳妥一些。”

朱海军立即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用我们育才的牌子进行招生?”

“对,”丁茂宁点点头,“不过我们不会在这附近办班,我初步的想法是去城东,其次是城南,不会跟育才形成区域竞争。”

教培机构就是这样,往往会在学校多的地方扎堆,既然大家都瞄准了这一区域的市场,那势必会形成直接竞争的关系。

如果陡然在身边冒出来一家三无培训机构,并且生意还特别好,那么这些同行肯定是要举报的。

没有人举报的话,教育部门也懒得去多事,但一旦有人举报,他们就必须做出回应。

到时候真查到是三无机构的话,恐怕就不仅仅是罚款这么简单。

丁茂宁这样做,一是打算背靠有办学许可的育才教育,二来又不与育才教育形成直接竞争,这样朱海军同意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那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虽然是姜楠做的中间人,但朱海军同样没有避讳什么。

出借资质不是不可以,但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更何况,又不是姜楠要办这个短期班。

丁茂宁早就想好了:“收入是明的,朱总到时候可以随时去查账目,我的意思,我们只要挂靠育才,其余的投入全都是自己来,所以,二八分成比较合适。”

“二八?少了点吧?”

朱海军笑了笑,拿起烟来点上:“如果你们借着育才的名头,却搞得一塌糊涂的话,那就是砸了我的招牌啊,那以后我还怎么在这一行里混?”

几个年纪轻轻的准大学生,就想要创办一个培训班,到时候人家家长钱交了,却发现没有任何效果,岂不是要找育才算账?

殷鹏和戴飞两个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有些紧张。

说到底大家都是学生,跟一个三十几岁的老板谈合作,总觉得有些气短。

殷鹏拉了拉丁茂宁的衣服,冲他悄悄做了个手势:二八不行,就三七。

三七?丁茂宁根本不考虑,本来利润就有限,还要分出三成,那自己能赚多少?

对方是个三十多岁的教培行业老板,可自己却是一个四十岁的教培行业老板!

要说心智成熟度,朱海军只怕还不如自己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