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朔方失马(2 / 2)

探子们很快带回了情报,关于兵力、粮草、马匹、武器装备的情况一一查清。有了这些宝贵的情报,达秋风开始制定作战计划。他提出了两条毒计,旨在迅速削弱大禹国的战斗力,为接下来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条毒计是从玉门关边上的马栏山绕过去,直接攻打他们的粮草基地田寮。达秋风深知粮草是战争的关键,如果能成功抢夺或烧毁他们的军粮,那么大荒的军队在冬季将无法支撑。这条计策既狠辣又实用,一旦成功,将给大禹国带来致命的打击。

第二条毒计则是从清原边上的三江河上游绕到朔方北面,攻击他们养军马的地方。战马是大禹国骑兵的生命线,失去战马意味着他们在平原上无法与骑兵抗衡。达秋风计划杀死他们的战马,让他们来年无马可用。这样一来,大禹国的军队在平原上对付他们的骑兵时,只能以步卒应战,这将大大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这两条毒计都展现了达秋风的智谋与狠辣。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只有迅速削弱敌人的战斗力,才能确保自己的胜利。于是,他开始着手安排实施这两条计策的具体事宜。士兵们在他的指挥下,开始秘密行动,准备给大禹国一个致命的打击。

达尔开,这位大荒的英勇将领,深知兵法之道在于出奇制胜。他敏锐地捕捉到朔方守军在寒冷天气下对北方防线的疏忽,于是果断率领5000精骑,从三江河上游悄悄绕至朔方北面。朔方守军在这个方向上,因天气严寒而未有重兵布防,甚至连基本的监视人员都未安排。

当朔方守军发现达尔开的大荒精骑时,他们已近在咫尺。虽然守军将领迅速组织起三千精兵迎战,但在兵力上明显处于劣势的他们,不得不且战且退,最终退守城中。然而,达尔开的目标并非与他们决战,而是马场中那些健壮的战马。他指挥精骑对马场内的战马展开砍杀,短时间内便造成上万匹马损失十之八九。完成这一任务后,达尔开率领部队从容撤离,未给朔方守军任何追击的机会。

此次突袭行动后,朔方经过详细统计,发现损失了高达七千匹马,这一数字对于边疆重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马场中的战马是朔方守军的重要战斗力来源,失去这些战马,意味着他们在未来的战斗中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

在朔方马场遭遇大荒精骑的猛烈袭击后,整个边疆都笼罩在了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安北守将关远征收到战报时,心中一阵惊悸,身子发软,几乎无法站稳。他深知,这一战报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损失,更是对安北防线的一次严峻考验。

安北的战马资源向来紧缺,如今朔方马场遭到重创,更是让这一地区的战马供应捉襟见肘。关远征反思过往的疏忽,心中充满懊悔。他们曾以为大荒军队会在冬季休养生息,却未曾料到对方会选在此时发动突袭。

眼下,关远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达尔开这位狡猾的大荒将领,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里?玉门关地势险峻,历来易守难攻,达尔开未必会选择此处作为突破口。而安北城虽然城墙坚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关远征脑中灵光一闪,他突然想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达尔开既然选择袭击马场,显然是为了削弱朔方和安北的战斗力。那么,他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是粮草供应线。田寮作为边疆重要的粮草集散地,自然成了达尔开可能的攻击目标。

关远征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他立即行动起来。他迅速调集周边守军前往田寮增援,同时从安北城抽调五千精锐骑兵,以备不时之需。他知道,必须确保粮草的安全,才能为接下来的战斗提供有力的保障。

随着关远征的命令下达,整个安北地区开始紧张起来。士兵们迅速集结,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战斗。关远征也亲自前往田寮,亲自指挥防守工作。他深知,这一战不仅关乎安北的安危,更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