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1977年10月21日48(2 / 2)

“你想市面价拿到,没可能的,那种珍品,能随随便便就卖给你?”

张士奇看起来对荣宝斋还是很熟悉的,那副《万山红遍》的信息张口就来。

李长河打量着他,若有所思。

“大爷,您这当年的涉外单位,不会就是荣宝斋吧?”

这老头看着也不像什么正经的工人干部的,身上有一股子市井贵气,就像后世某相声社的谦大爷一样。

张士奇听到李长河叫破身份,倒也没否认。

“你倒是机灵,怎么,想找我给你买《万山红遍》?”

“不用,那玩意儿能买就买到,买不到就拉到,我又不是非得志在必得。”

李长河倒是没什么执念,说白了那些几个亿的大作,有的确实是艺术成分高,有的嘛就涉及到金融操作了。

比如说一个人手里有一百幅齐白石的话,拉高一副两副的价格,后面整个齐白石的作品价格自然就都起来了,人家拍卖的那点钱早就赚回来了,一点都不亏,甚至还能搞成某种硬通货。

所以未来,拍卖会哪怕没有《万山红遍》,也可能有其他的画拍上高价。

不一定就非得是这一幅。

“文玩这个东西,没有捷径,就是多看,多玩,经手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有那么几分眼力了。”

“京城这里是六百年古都,几百年间,天下绝大部分好东西都往这里汇聚,散落在民间的也不少。”

“你要是想玩这一行,就用点心去寻摸,总是能摸到不少好物件的。”

张士奇冲着李长河指点说道。

李长河这时候下意识的问道:“你是说潘家园吗?”

琉璃厂

潘家园

后世京城两大古玩商业区,琉璃厂算是正路子,而潘家园嘛,基本上就是淘宝黑市买卖的野路子了。

不过让李长河诧异的是,张士奇似乎没有听过潘家园的名字。

“什么潘家园?你说的应该是潘家窑吧?怎么,那儿起了文玩市场?那儿不是一片土洼子吗?”

张士奇诧异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也有些懵:“潘家窑?”

“对,京城没有潘家园这地,只有潘家窑,那片以前是京城外面的砖窑厂,有个老板姓潘,后来就叫潘家窑,一片荒郊野地的,全是挖窑剩下的土洼子。”

“你小子可别被人忽悠了,那地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倒腾文玩的,小心去那里被人下了黑手。”

张士奇冲着李长河叮嘱说道。

李长河点了点头,同时心里也有了猜测,估计未来大名鼎鼎的潘家园,现在还是一片荒地呢。

“行,我知道了!”

李长河也没过多的解释,只是随后又跟张老头闲聊了起来。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长河的生活也规律了起来。

复习,码字,去看望朱啉。

然后隔三差五的再跟张老头搭伴改善伙食,什么老莫啊,全聚德,萃华楼的领着李长河吃。

老张头倒也是个讲究人,不差钱,基本上就是李长河请一顿他请一顿,不占便宜也不吃亏。

这期间,全国上下还欢度了国庆节,不过李长河跟张士奇那天是躲在四合院里没出去浪,外面敲锣打鼓的热闹的很。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逝,从夏日进入了秋天。

十月二十一日,李长河看着人民日报,看到了上面的头版头条。

里面报道了恢复高考的事情,同时定下了时间,一个月后,全国范围内进行高考,分文史与理工两科。

除了语文数学政治这三科之外,文史包括了史地(历史地理),理工包括了理化(物理和化学)

李长河看着报纸上的新闻,这一刻双手忍不住的攥拳,紧紧地握住。

等了大半年,终于等来了高考的通知。

而这也意味着,李长河等待已久的浅滩化龙的机会,终于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