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山花》进行时(1 / 2)

几天前,即李陀离开那天。

筑城,《山花》编辑部。

“主编,真的要这样吗?”编辑部的其他编辑为主编何锐近乎疯狂的决定感到不安。

“没错,就这样!临时把刘云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加入马上要发的这期杂志,作为我们的‘头条’来发!要在全省铺开!

全国和我们有过往来的文学文化相关单位,都给他们寄这一期的杂志。”

何锐接着补充:

“把《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转载限制放开。

我们《山花》杂志对这篇文章不收转载费用,让文艺同仁们自由去转载!”

一般来讲,转载是要付费的,特别是正规报刊杂志。这也算是某种知识付费。

但是呢,这个费用给谁也是一个问题,零二年之前,有的给首发杂志钱,有的给作者钱。

也有的杂志之间关系好,是兄弟单位,互相之间经常转载,也就不怎么要钱。

零二年以后,规定转载给钱直接给作者,但具体实施嘛,懂的都懂。

何锐本来和李陀约好,《山花》这次不收《京师文艺》转载费用,算是对李陀的补偿。

可转念一想,不如让全华夏文学杂志都不用付费就能转载,提高影响力。

“主编,你确定吗?这么干,可一定亏钱。”

有官身的文学杂志,财政会补拨款补贴,但财政支持有限,不可能指着补贴过日子。

现在文学杂志赚钱主要还是看能卖多少份杂志,卖得多,挣得多。毕竟现在没有谁会花钱,也没谁有那个钱投广告在文学杂志上。

当然了,当今文学杂志基本都是纯文学杂志,就算有人投广告,以纯文学杂志的脾性,他们是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的。

何锐听到亏钱二字,也有些踌躇犹豫,《山花》没有多少钱,按照他预想的规模铺下去,《山花》也不会好受。

“别管,《山花》要有作为纯文学杂志的良心,我们是国家单位,有良心是国家赋予的职责,铺下去!

一定要印一万册!”

一众编辑纷纷“嘶”的一声倒吸一口凉气,他们一般一期只发行几千册。一万册要是赔了,等于好几期白干。

“主编,三思啊,这件事干好了,您在上面不加分,干不好反而还要减分。”还是有编辑看不下去,出言提醒。

一个月几十块的工资,你玩什么命啊?随便审审稿,发发稿,对得起朝廷发的俸禄不就得了?

何锐看向那个编辑的眼神中充满厌恶,像是第一次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脏污:

“你也是读了几年书的,还没当上官,怎么就满脑官僚思维?一万册不够,翻倍,五倍发行,发行五万册!”

五万册!?何锐是疯了吗?

那位编辑还不甘心,还想再劝劝:

“主编——”

话好没吐出口,就被其他编辑拉走了,其他编辑纷纷对他耳语道:

“别说了,账上的钱大概够印十万册,你再说,一会儿又翻成十万册了。”

“是啊,冬天已经过去,我们筑城现在是刮偏南风的,哥几个姐几个都吃不来西北风!”

本想继续出言规劝的那位编辑,闻言只好住嘴。

何锐又说道:“我已经把稿子校对好了,你们都迅速行动起来,没几天了。”

下面编辑们分别把活分了分,然后开始忙碌起来。

何锐知道,刘云的这一篇稿子一发,注定会引来数之不尽的争议,他极可能被换下去,既然这样,不如把刘云进入文坛的第一炮彻底打响!

夜色阑静,何锐还在《山花》编辑部待着,没回家。

他认真地看着《山花》编辑部里的每一处陈设,“在这儿干了这么多年文字工作,还没好好看看这儿。”

何锐抚摸过每张办公桌,又侍弄着编辑部里的绿植,“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伺候你们了。”

他关掉最后一盏灯,往家里走,不断恋恋不舍地回头,看着他燃烧青春激情的地方。

“这一劫是我自找的,要是能挺过去,至少说明这刘云的命旺我啊,以后,他的稿子来《山花》,我绝对应发尽发。”

说完,何锐觉得自己好像哪里没说对,“哦,不对,我党中人不信命,如果这一劫挺过去,说明这是事物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而那真正温暖的春天,眼看就要到来!”

······

今天是三月一号,县中学的高考复习班已经正式开学。

班上一共不过二十三人,经过去年恢复高考,学校里的学生多起来了。

年纪还轻一些的,多半都是重新从高一入学,十年间落下的知识太多了,他们大多没把握考中,想多读两年再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