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你在教我做事23(1 / 2)

老赵以为遇到了骗子,连带着那首歌儿也有点看不上了。

他倒是想听听,这帮人还能搞出来什么新花样儿。

你不是说写了两首歌么,那唱出来听听总没问题吧。

方心同并不知道赵老师的思想变化,还以为人家就是单纯出于专业,想听听创作者原本的曲调。

对着老式的听筒电话,他先是唱了一遍《屯》,然后又唱了一遍《追梦》。

老赵听完,觉得不管是不是骗子,至少小孩嗓子不错。要是能学好,不愁饭吃。

“行哈,可以。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儿,那你跟我说说,我的筹款晚会,哪儿办的不专业?你要是真能说明白了,别说两万,到时候你们村有多少损失,我找人儿给你包了。不过你要是瞎说八道,那可不行。”

方心同之前大病一场,醒来之后对未来有了更笃定的想法。

如果能及早的参与进社会,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仅仅靠着考试一条路,是无法改变五中同学的命运的,他必须扩展思路。

“赵老师,筹款,大头肯定是企业来出。企业要的是宣传,是利润。如果掏了上百万,对自己的业务没有好处,他怎么说服自己的股东跟员工呢。自己人掐着瘪肚子生活,然后老板跑出去当慈善家,这不是给自己招骂么?

所以,第一点,您这个晚会,得给准备捐款的企业扬名,给人家的业务做推广。换言之,就是帮他们打一次性的广告。

第二,好人做了好事,咱就得给人扬名。在媒体上,你得紧接着搞一场慈善颁奖晚会,让企业家跟演艺明星吃顿饭,乐呵乐呵。

第三,除了钱款以外,最重要的捐助应该是扶助项目。受灾地区面临的是复耕复产,是临时的小额借贷。就比如我们村,洪水之后,村里三分之一的收成要坏掉。接下来怎么买下一年的种子化肥,怎么给孩子交学费,怎么把养的小猪小牛养大卖钱。甚至包括,怎么在剩余的时间,进城务工。

第四,参与此次慈善筹款的明星,一定要做好感谢工作。该颁奖颁奖,该表扬表扬,至少咱省里,应该给发个特别荣誉。”

老赵本来觉得要听个乐,然后好好教育教育这帮人,没想到听完方心同的方案,居然觉得挺专业。

这是1997年,港人带来的英式慈善,跟富润带来的美式慈善还未大行其道。

国人做慈善,还是真捐和硬要,并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商业逻辑。

老赵也算见多识广,毕竟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东西好坏,他还是有直觉判断的。

拎起来凳子,他又回了小吃部,当着老哥俩开了免提。

“除了这四点,还有没有别个了。”

那边方心同还要回去上课,自己的“羊”还等着放呢,老赵这边算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赵老师,能做好这四点,已经足够好了。我也不求你说的兜底,能给两万块钱,够我在县里建个打工基地就行。”

何庆魁对这个新词儿比较感兴趣,插了一句,“啥叫打工基地?”

打工他懂,基地也知道,甚至工地也明白,打工基地是个啥玩意儿?

“就是廉价旅馆,受灾的老百姓肯定没钱,进城一时找不到活,或者赚的不多,不能因为住不起旅店而不敢出门。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叫做打工者之家。我这提供最基本的水电供应,让务工的乡亲们,有个落脚的地方。”

何庆魁思绪发散,这个场景好啊。这么多不相识的人聚在一起,肯定能发生不少有趣的事情。要是写成个本子,拍几十集室内场景剧,绝对是个好题材。最近省里正请他写一个本子,鼓励下岗再就业,这不就是现成的框架么。

他习惯了出门带着文具,赶紧掏出来日记本,刷刷刷的开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