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正始改制(1 / 2)

和曹叡不同,曹芳继位时才八岁。指望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掌管国家大事显然不太现实。而司马懿属于世家代表,又是老同志,很多事情不便出面,于是曹爽作为曹家代表,主动挑起了大梁。

不得不说,曹爽对司马懿还是挺敬重的。遇到事情早请示晚汇报,就差没把司马懿当自己爹供着了(史载:恒父事之)。如果就这么按部就班发展下去的话,似乎也没有后面那么多破事。但几个人在这时适时的出现了。

这几个人就是何晏、邓飏、李胜、丁谧。他们都有统一的特点:急于富贵,趋炎附势。其中又以何晏为最。早在曹操年间,何晏与秦朗(曹叡拟定辅政五人组之一)在曹操家里,曹操对他们和亲生的丝毫没差,但秦朗谨慎低调,何晏无所顾忌,就连服饰也和各位世子看齐,于是理所当然遭来了曹丕的嫌弃(只能怪何晏分不清大小王了)。到了曹叡年间,曹叡也对这类浮夸风深恶痛绝。现在曹叡死了,机会来了!

于是,几位找到曹爽,表示:他司马懿算个毛啊?一个给你们曹家打工的打工仔罢了,权力咱们得自己拿到手啊!曹爽想想感觉也是,但是也不能伤了老同志的心不是?丁谧给曹爽出了个主意:咱把司马懿升为太傅,表面让他尊贵,实际让尚书主事,上奏前由您过目,不就完了?

架空司马懿之后,曹爽开始逐步分割司马懿的势力。

第一步,在禁军中安插人手。曹爽盯上的人是禁军高级将领蒋济。

蒋济是曹操时代的老人了。历经曹叡时代逐步升至禁军高层。曹爽将蒋济调任中央,一方面升了蒋济的官,另一方面也方便曹爽在禁军安插亲信。要知道,禁军的另一个高级将领的名字是:司马师。

第二步,掌控朝廷的官员任免,监察。曹爽以自己的亲信何晏主持尚书台(选拔权),以李胜为河南尹(首都市市长);以毕轨为司隶校尉(监察机关)。

乍一看,曹爽的亲信官职似乎并不高,但人人都在要害岗位上。而他的政敌看似尊贵,但似乎并无实权。不得不说,能把司马懿逼到装病的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第三步,积攒军功,增强自身竞争力。但可惜的是,曹爽很明显不是打仗的料。公元244年,曹爽、夏侯玄兴兵伐蜀,却被打了个稀里哗啦。哎,曹爽同学,您还是老老实实搞您的政治活动吧。

正常来讲,人们对权力的追求一方面是自己享乐的需要,一方面是自己政治抱负的实现。而曹爽似乎两者兼备。在充分满足自己娱乐生活的同时(比如说自己的衣食住行却向皇帝看齐;拿着太乐乐器去和何晏他们开淫趴;把明帝的老婆拐回家当自己的老婆),曹爽也想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这就是史书上几乎被抹去痕迹的“正始改制”。

那改制究竟改了些什么呢?

众所周知,曹丕时代设立“九品中正制”作为选拔官员的方法。所谓九品中正,简单讲就是在各地方设立“中正官”,负责青年才俊的考评,并将其分成九个等级,即“九品”,再将考评结果报告给中央政府。而考评的具体内容分才能,德行,以此来选拔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