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淮南三叛(二)(1 / 1)

出事的地点仍然在淮南。领兵之人是时任镇东将军的毋丘俭和时任扬州刺史的文钦(都是名人啊)。与上次如同儿戏的淮南叛乱不同,这次的叛乱可谓是声势浩大,势力雄厚。让我们走进淮南,了解叛乱背后的故事吧!

毋丘俭,男,曹魏名将(似乎是废话)。早在曹丕时期入仕做官,在曹叡时期深得曹叡信任。远征辽东公孙渊时,曹叡本打算让毋丘俭前去征讨(给毋丘俭积累军功,制衡司马懿),可惜一时大意,没有闪(打了败仗)。曹芳时代,高句丽进犯辽东,毋丘俭两次东征,大放异彩,并因功升左将军,领豫州刺史,后转为镇东将军。作为典型的曹魏老臣,眼见“国内比较乱遭,风景这边独好”,毋丘俭不由犯起了嘀咕:该不会被下一个被灭族的就轮到我了吧?(灭族的李丰、夏侯玄都与毋丘俭密交)于是暗中拉拢文钦(猛将)。那么,时任扬州刺史的文钦,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文钦不爽朝廷也已经很久了。但是具体原因却十分搞笑:文钦功利心重,总想着因功封侯,因此每次打仗都虚报斩杀俘虏人数,但朝廷就是不给(可能也知道他是虚报的)。时间一久,文钦的心态就从期盼变成了愤恨:TNND,什么狗屁世道!正好此时毋丘俭趁虚而入,得到顶头上司认可的文钦感激涕零,毫无二心(估计也是有封侯的承诺在),成为了毋丘俭的得力助手。

现在,眼看着自己的挚友被杀(鬼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轮到自己),故主的儿子被废,国仇家恨之下,毋丘俭的愤怒达到了顶点。再加上他的儿子毋丘甸表示:“父亲您担负国家重任,眼看国家灭亡您却安然镇守一方,天下人都会指责您的!”(真的是曹魏的忠臣啊)

好了,现在毋丘俭手握重兵,心怀不满,上有国仇,下有家恨,内有儿子鼓励,外有盟友支持,还等什么?反了!

公元255年,一颗硕大的流星从魏吴边境划过。眼看“天下有变”,毋丘俭喜出望外,假借太后名义下诏,历数司马师罪恶,于寿春正始起兵。值得一提的是,毋丘俭不仅大大称颂了曹魏帝国的统治,还认可了前任相国司马懿,仅提出罢免司马师的官职,以侯爵的身份退休回家,并提出让司马昭接替司马师的官职。总之一句话:我毋丘俭不反魏,不反司马氏,仅反司马师一人!(真是纯臣啊)

由于淮南兵长期活跃在魏吴战场一线,实力强悍,没费多大劲就攻至河南项城。毋丘俭在城内守城,文钦在城外游兵。

毋丘俭啊,你当时东征高句丽时的豪气干云哪里去了?当时几千人打几万人的魄力跑哪去了?现在坐拥五六万大军,兵锋正盛,要么急攻洛阳,速战速决;要么转战淮北,占据青、徐,分庭抗礼,现在龟缩在这么一个破地方,不是等着司马师来揍你吗?

千年后的后人都能看出来的破绽,当事人自然也看出来了。时任河南尹的王肃指出,叛军的家属都在淮北内地,我们派兵赶紧把他们“保护”起来,叛军还有心思作战吗?(毋丘俭转战淮北的重要性啊)

于是,司马师派诸葛诞(请记住这个名字)率豫州军进军寿春,攻其老巢;一方面派胡遵率青州、徐州军阻敌于谯郡,睢阳,自己亲率中军驻扎汝阳,将毋丘俭包围在项城,并且命各部坚壁清野,不许作战,但却让事先占领乐嘉的兖州刺史邓艾引诱毋丘俭。

兖州刺史邓艾怎么会在豫州这里呢?原来,毋丘俭起兵之前,曾派人联系邓艾,而邓艾的反应十分激烈:杀了使者,不等朝廷命令,领兵占据乐嘉,并等候司马师的到来。

现在司马师屯兵汝阳,见邓艾如此积极,岂能不喜?于是秘密进兵与邓艾回合。但是还记得游兵在外的文钦吗?文钦见乐嘉兵少,也不知道司马师来了乐嘉,和儿子文鸯趁半夜两路夹攻。司马师大惊,患病的眼睛都凸了出来(司马师本来就“目有瘤疾”,领兵之前刚动过刀),又不敢让众人知道,疼的把被子都咬碎了(也真是一介狠人)。可惜文钦没来接应。等到天明,文鸯见兵力强大,领兵撤回。司马师率部追击。文鸯领数十骑冲入敌阵,单枪匹马,所向披靡。

眼见司马师进攻受挫,殿中官员尹大目适时为司马师献上“妙计”:文钦本来就是您的心腹,现在不过是被人误导,他又和我是同乡,我上去劝劝他,没准他就投降了啊!

司马师并未多想,当即应允。但是尹大目从小就是曹氏家奴,怎能为司马氏效力?两军阵前又不好明说,旁敲侧击向文钦喊话:您为什么不多忍耐几天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司马师现在病重(眼睛都凸出来了能不重吗),您再忍几天,时局没准就变了呢?

可惜文钦一介武夫,咋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大骂尹大目:“你是先帝家人,不念报恩,反而和司马师一同叛逆,你不顾忌上天,上天也不会保佑你!”,随即弯弓搭箭,准备将其射杀。尹大目一看实在没招了,流泪回话:当今事已败坏,您好自为之吧!

就这样,文钦退回项县,孤立无援,想返回寿春却被诸葛诞占领,无奈投奔东吴。而毋丘俭见文钦兵败,连夜逃走,将士们也四散奔逃(将士们淮北老家被占,寿春老巢被占,毋丘俭撑到现在已经不容易),而毋丘俭本人也在逃亡途中被杀。

战后追查,毋丘俭、文钦同党多达七百余人(淮南真的是曹魏基本盘啊),司马师执政不久,根基不稳,这次叛乱又是他擅自废立惹出的麻烦,如果大开杀戒恐怕惹起动荡,无奈,只得采用“只诛首恶,余者不究”的策略,将此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就这样,声势浩大的第二次淮南叛乱就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结束了。不过要说这场叛乱一无所获也并不恰当。司马师在平叛过后光速升天,和毋丘俭前后脚见了阎王,而司马昭顺理成章接替了他的位置,也算用另一种方式满足了毋丘俭的遗愿了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