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村很穷(2 / 2)

话还没完,母女俩抱做一团,泣不成声。

林广田纵是男人,纵然心狠一点,看到母女俩这样,想到闫大的凶恶,也忍不住默默举手去擦泪。

一旁的林晓年憋不住了,他啃了还没到一半的馒头突然放了下来,愤然站起道:“王八蛋!这他妈的世道太黑了!!”

林爹猛地一惊,看他道:“你想干什么?!”

林晓年道:“干什么?与其这么窝囊地活着,还不如去死!跟他姓闫的拼了!!”

张氏和晓月一惊,纷纷举头向晓年看来。

林爹急道:“你糊涂呀!我上面才说了坝口村彭土生和他老婆的事,你难道就没听见?就你这样的,半大孩子,能跟姓闫的拼命?你别糊涂了!!”

晓年说不出话,但脸上因为愤怒、压抑、痛苦,已经胀红,似乎全身都在打颤。

这时,晓月无意中一闪眼,见他们家堂屋大门口里站着一个年轻男子。

男子一米七八的身高,相貌堂堂,看上去挺有精神。

没错,男子就是被时空隧道吸附、传送,跟着丢下来的后世大学生李成。

此时的李成已经得到了足够立足一方的武功,他是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是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林家就在这个村子的村口,是李成所来方向的第一家,所以他就进来了。

到林家门口时,李成就听到了林爹林妈他们的话。

对于林爹他们面临的这个困境,李成觉得还行,可以试试他身上的武功好不好用,以及他在这里走第一步的想法。

对此,李成还不敢盲目乐观,抱着颇为认真谨慎的态度。

如此,李成见林晓月无意中看到了他,不等晓月说话,就直接走进来了。

林爹他们猛地一惊。林爹颤声道:“你…你是什么人?怎么…走到我家来了!”

李成随口编道:“我是一个迷了路的人,想来您家借宿。我没有恶意,你们不必害怕。”

林爹见李成挺冷静,而且还相貌堂堂,这才安心一些,道:“那你想去哪里?来我家要住几天呢?”

李成道:“要住几天,我还不知道。不过你们刚才说的事,我听到了一些,其实算不了什么太大的事,没什么好怕的。如果你们相信我,我或许可以帮你们解决。”

林爹他们又一阵惊奇,以至刚才还哭死哭活的一家三口,都没有泪水了,只是怀疑李成是不是在吹牛?还是他没听清楚,他们所说的“闫镇长”究竟是什么人?

如此,林爹忍不住道:“也别怪我说话不中听呀!我看你也就普通人的样子,哪来的本事帮咱们呢?”

想到了什么,又道:“这么跟你说吧,他姓闫的是咱们这十里八村的一霸,手底下有一帮无恶不作的地痞流氓!更主要的是,他还是镇长,是县官县太爷都认识的人!”

“就你这么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瘦胳膊瘦腿的,怎么替咱们去对付他们呀!别说一个你了,就是十个八个的,也不够他姓闫的打的!咱们做人得凭本事,光会说大话,可不行啊……”

可能林爹还要接着说。

但李成知道他身上的武功,也知道林爹这样被地主老财和恶霸欺压惯了的,需要用事实去跟他们说。

如此,李成先是前后左右地打量了林家屋子一遍,因为他发现这个屋里不怎么样,跟着直接问林爹道:

“我晚上住哪里?你们除了自己的卧房,还有没有别的多出来的房间?”

林爹瞬间哑口无言,他可能在想:我都说得这么认真,这么吓人了!你一个臭小子,竟然完全不当回事??

林晓年不知道是眼光好一些,还是反应快些,还是眼前的李成让他看到了信心与希望。

如此,晓年离开饭桌,迈出步子来,代林爹答到:“哥!咱家穷,不宽裕,没有别的房间了!不过不怕,晚上我搬出来打地铺,你睡我床上就是!”

刚才晓年丢馒头站起后的愤怒与热血,李成也看到了,他现在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兄弟,这样的兄弟才能跟着他“进舒城”,“抢钱、抢粮、抢丫们”。

如此,李成应到:“那咱们晚上就一块儿睡吧。”

“好!”晓年颇为欢喜地应。可能是李成的出现,让他没有了刚才的孤单、无助与迷茫,至少少了许多。

晓年应声后,李成眼光移去。这时,他无意中瞥过林晓月一眼,见晓月正默默地看着他,眼神里透着一些着迷、期待与欣喜之感。刚才的孤独、悲苦与恐惧,似乎也没了。

不过林爹林妈,是经历过无数艰苦岁月,“见过世面”的人,他们心里都怀疑,这孤身一人,而且看上去就凡人一个的小伙子,他能怎么应付姓闫的?

可能林晓月也这样担忧。

不过,李成的冷静以及波澜不惊的沉稳样子,显得比他们还老成,他们猜不透,也就不好去多问了。

林妈温柔贤淑,她自己可能也想起饿着的肚子来了。

如此,林妈就着眼前单薄但在村里却不算太差的饭菜问男子道:“你吃中饭了不?还没吃的话,就跟咱们一起吃点吧!”

晓年也热情道:“是啊,哥!你快坐下来跟咱们吃一点吧!”

可能林妈他们还不觉得他们的饭菜很清淡、单薄,但李成看了一眼后,本来还没吃东西的他,却道:“我吃过了,你们吃你们的吧。”

“吃过了?你从哪里来的,在哪吃的呀?”林爹忍不住问。

看到目前的穷苦环境,李成确实不敢乐观,随口道:“没事,你们吃你们的,我去外面走会儿。”说完,直接转身向门外走去。

林晓月始终留意着李成的眼神,而且她的心思也细腻一些,她似乎感觉到,李成是看他们家饭菜太单薄了。

实际上,真正的晚清,乡村的条件可能比这还差。如果国泰民安,百姓又怎么会想去造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