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土腥味(1 / 2)

刘百想了想,语气有些虚:“我没怎么研究过那些书籍。”

宋景初有些惊讶:“你在妙水斋到底做什么活?”

“我想想,每天帮王妙水打打杂?就没什么事情了。”

继续问道:“学到什么了?”

刘百回答道:“比起以前还是学会了很多的,有很多新的内容,包括破法、炼器、布阵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

见宋景初眼中有些诧异,刘百继续说道:“就是,你当初送我去妙水斋进修不就是学习去的吗?所以王妙水只是象征性给我安排了杂活,大部分时间都在传授我不同的内容。”

说着说着,宋景初忽地走向一个小摊。

摊主是一个中年女性。

宋景初拿起一块铜印,四指托起,大拇指揣摩着。

看了下印文,一眼认出是九叠篆的道经师四个字。

正观摩间,刘百也看了过来,语气有些不屑:“典型做旧,成本五块钱足够。”

摊主正欲说话,一下子被弄得讲不出口。

宋景初也嘴角抽搐,换了一块拿起,口中小声嘀咕:“这个是什么啊,认不得。”

刘百凑了过来:“臆造,典型臆造。”

摊主说道:“话可不能乱说。”

但是刘百并未理会,反倒是拉着宋景初的衣袖,指了指一旁的铜钱。

宋景初拿起来看了下:“山鬼花钱啊,不过这个做的还是很细致的。”

山鬼花钱是最近几年有些火热的一种钱币,实际上清朝就已经有了,上面的内容无非是太上老君敕令等等,背后是个八卦。

如今山鬼花钱颇受年轻一些的道文化爱好者的喜欢,许多商家大量铸造,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成本,只要再打个道长大师亲自加持开光的名堂就可以买的很贵!

用银子铸造的也有不少,甚至价格炒的最夸张的一个小小的山鬼花钱能卖到几千上万。

摊主倒也实在,道:“这个我们卖三十。”

刘百有些不屑,毕竟接触的内容规格普遍很高,这种常见的东西他即便不在乎也知道造假也就一两块钱甚至更低。

一旁的宋景初见他的表情,连忙拿起另一款式的铜钱。

“欸?这个好看,上面印的八宝啊。”

八宝,即八仙的法器。

民间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八仙过海。

也就是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几个人的故事。

而他们的故事信仰也是遍布大江南北。

故事中蓬莱仙岛的牡丹花盛开,几人参加宴会。

铁拐李提出:“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均是秀丽,何不一同游玩?”

而吕洞宾道:“我等既是仙人,今日渡海不得乘舟,全凭个人道法如何?”

众仙欣然,各凭出神入化的道法渡了海。

其中各自的法宝功不可没,而这些法宝后世弟子们简化图案,也就成了八宝图。

只是不知,如今核废水倾倒海中,海上仙岛是否风景依旧,岛中仙人尚且安康?

宋景初装出颇有兴致的样子:“这款倒是少见,也是个好创意啊。”

刘百也被勾起兴趣,问价道:“这个怎么买的啊?”

摊主见状,连忙安利:“有眼力啊,这个可是我们摊上最厉害的法钱,能化难为祥,消灾变瑞,长期佩戴还能延年益寿延缓衰老,是我们找法华寺的大师亲自开光的呢...”

宋景初顿时一阵无语,刘百赶忙打住:“就报价,别吹了。”

“五百!”

宋景初瞪大眼睛,竖起大拇指感慨道:“真是张口就来!”

刘百也吃了一惊:“糊弄鬼呢?”

摊主还是毫不在意:“光是法华寺大师开光就值这个钱。”

突然,宋景初冷不伶仃道:“法华寺没有和尚,那边现在全归文旅管理了。”

顿时,摊主脸皮有些发热,嘴硬道:“咱们说的法华寺可能不是一个寺庙。”

几个人掰扯了好一会,并没有达成交易。

摊主有些失望,最后甚至把价格压到了五十块钱两人都还在想方设法砍价。

按理说不应该是这样的啊,都砍价半天了,压到了十分之一还不入手的确有些奇怪,这让摊主有些摸不着头。

事实上,宋景初也并没有想要购买任何东西的欲望。

而刘百也只是想看宋景初的“一眼丁真”功夫,自然也只是口嗨问价,实际上一毛钱没打算出!

作者自然不会让主角当冤大头,也只是为了水字数和剧情需求才如此写道。

逛了才不到一个小时,宋景初的奶茶就见底了,拉着刘百非要去买水。

“一杯茉莉奶绿,三分糖,常温的。”

“咦?道友你也在啊。”

宋景初回头一看,好一个活的神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