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决 战(1 / 1)

经过几个月的积攒,“大前门”、“羊群”、“金丝猴”、“宝成”、“大雁塔”等品牌的烟盒已积累了很多,厚厚的“三角板”已装满了几个盒子,一场决战将再所难免。

打“三角板”,是那个年代,学生时期最盛行的一种游戏,小伙伴都将平时收集的烟盒叠成“三角板”,平时装在裤兜,量大的一般背在书包,如遇下课或放学,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玩伴,进行比拼,在每次开战之前,双方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主动权,输的一方,在地面上选一处平整的位置,然后用手轻轻地抹平,再将“三角板”正面朝上,猜拳获胜一方,将用手中的“三角板”去扇对方放在地上的“三角板”,三个边尽量不留缝隙,一方仔细地找准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角度,用自己的“三角板”从侧面用力地扇打对方的“三角板”。每人扇打一下,相互交替,谁先将对方的“三角板”打成反面朝上,就算谁赢。赢家就拥有了对方的“三角板”,然后再从自己手中任选一个“三角板”,同样仔细地扇放在地面上的“三角板”。以此类推,轮番大战,从下课一直打到上课铃声响起,然后“呼啦”一声作鸟兽散,一溜烟似地拔腿向各自的教室跑去。

放学后,几个“势力雄厚”的同级“战将”便守在校门口,文生成了他们“主攻”的焦点,瞬间,一个由数十个玩伴围成的“决斗场”迅速围拢,加油鼓劲的、摇旗呐喊的、喝彩的、不到二十个回合,那个外号叫“瘦猴”的就输的一无所有,手中的“三角板”已全部收入文生囊中,五颜六色,“大雁塔”居多。稍做调整,三班的另外一个已跃跃欲试,主动请缨,因为憨战当头,威力正猛,不到十几个回合,也“溃不成军”,最后一张“金丝猴”也未能幸免,一场决战,直到夜幕降临,才鸣锣收兵。

数日后,在学校的操场上,两股势力不期而遇,一场打尜(ga)比赛将在操场上“火拼”,打尜是一种北方地区流行的传统民间游戏,用长约10厘米,直径4厘米左右的木棍,将两头削尖。就做好了一个尜,在地下画一个方框,将尜放进框里,再用一根木棍(或刀型木板)去敲击尜的头。使尜弹起,然后迅速将尜打向远处。另一个人用打尜的板子去仗量打出的距离,最后以米数大的获胜,团队可根据参赛人数确定选手,每队人数相等,每人一局,最后以双方取得的总米数决定胜负。

二班给一班下了“战书”,作为二班的领军人物,文生在班上挑了6员虎将,应战定到放学后的操场,因为涉及到两班的荣誉,下课钟声刚响,两个班的学生不由分说,按南北两面围拢,为公平期间,专门邀请了体育张老师担任裁判,为了公正期间,统一选用一套板子和一枚尜。一场决战,一触即发,作为下战书的二班,首场出战,只听哨子一响,尜瞬间被木板打起,借着风力,一板下去,成绩28米,那阵仗,夹杂着喝彩声和尖叫声,操场上尘土四起。作为应战者,文生第二个出场,刚接过板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喝彩声和喊叫声戛然而止,作为主裁判的张老师也有些木然,顺着人群望去,他远远地就看到那个令他发抖,让所有同学胆寒的“怀仓”老师站在操场的尽头,不难想象,后果可想而知,顾不了多想,因为张老师的存在,比赛还在继续,一声哨响,文生板起尜飞,借着推力,迎着东风,那个尜象疯了一样,尽被打出场外,越过人群、跨过跑道,冲出操场,别说观战的同学,就连裁判也瞠目结舌,结果可想而知,后面的选手再也没有参加比赛,张老师以体育老师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宣布,一班获胜。

一场打尜比赛就这样划上句号,对于文生而言,福祸尚无定论,但他深知,那一板子打出去是尜,还是心中的积怨,或者是一个“插班生”的心节,但有一点,却很明确,他没让一班丢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