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打田鼠(1 /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出自诗经中《硕鼠》的原文,意思是,“大田鼠啊大田鼠,不要吃我种的麦子!

老鼠为农民常见之物,家中有,田中有,随处可遇,这正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老鼠的模样是小头锐面,令人见而生厌,并且鬼鬼祟祟,不劳而食,偷窃成性。每每读起这首

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这首诗,不由得让人把劳动者对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的淋漓尽致。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作为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田间地头的“农村娃”,对于田鼠,可谓是“深恶痛绝”,每年农忙结束后,去田里收拾这些田鼠,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也算是“为民除害”的一件“壮举”。

村西头,玩伴们已集结完毕,每个人提着一个水桶,手拿一把铁锨,不由分说,又是一场灭鼠之战。麦子收割完毕,就连麦穗也被玩伴们收拾殆尽,对于这些田鼠,生存的环境也开始变得迷茫,除一部分“迁徙”入户之外,仍有一部分躲藏在田中,昼藏夜出,伺机而动。死守,已不在是上策,所以玩伴们选择了主动出击。

先到麦田的“正生”拿着铁锨就开始寻找洞穴,每发现一处,便用铁锨挖几锨土做个标记,其他的玩伴两人一组,便去河里抬水,干得不易乐乎,直到4一5桶水抬到洞口,由文生指挥,两人负责向洞穴罐水,其他的每人手提铁锨,四面散开,在麦田寻找被水冲开的缺口,如果不出意外,田鼠会顺着出口窜出,仓皇逃命,这便是最佳的打鼠时机。就这样,当“春生”和“八零”刚罐完一桶多水的时候,在离洞不足5米的地方,有股水已慢慢的渗透地面,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突然,一只硕大的田鼠便从地里窜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八零”手提锨落,这只田鼠已昏死了过去,铁锨上粘满了泥巴和鼠毛,几根坚硬的麦茬已深深地刺入田鼠的肚中,场面惨不忍睹。

其他方向的玩伴迅速围拢过来,呈包围状,“春生”还不忘给那只死鼠补了一锨,嘴里唠叨着,让你再偷吃粮食,死的活该。就在大家还在庆贺时,从刚才的那个出口又冲出一只,已经被水浸泡,又被泥水包裹得严严实实一只硕鼠,象是被泥水遮住了双眼,一头就扎在“春生”脚下,吓得他“妈呀”一声尖叫,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八零”从不手软,还没等大家回过神,又是致命一锨,直接是血肉模糊,不忍直视。“正生”赶过来,心有不甘,不停的在刚才的出口用锨挑着、翻着已被水泡软的泥土,直到第三桶水罐完,没有任何动静,大伙才换了一个新的“窝点”。

打田鼠的工作还在继续,直到响午,“红校”听到不远处“卖冰棍”的叫喊声,马上给文生打了个手势,大伙齐刷刷的把目光投来,不言而喻,文生扔下手中的铁锨,顺着“冰棍”的喊声跑了过去,用壹角贰分钱换了6个冰棍,四方四正,码成一骡,一路小跑,返回“战地”,玩伴们早已放下手中的工具,坐在锨把上,一个个咽着口水,等着久为的那份香甜……。

就这样,大家一边品尝着,一边清点着“战果”,一响午的工夫,共歼灭田鼠43只,从士气上,极大的打击了田鼠的“嚣张气焰”,从战术上,可谓是“围剿”了田鼠的“老巢”,本次“战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夜幕中,那些“迁徙”入户的田鼠,似乎为了复仇,也似乎是为了储备过冬的“食材”,顺着电线,晒衣服的绳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肆意的吃着麦囤里的麦子,老鼠屎到处都是,让人感到恶心。

一场灭鼠计划正在悄然实施,玩伴们提了好多想法,用鼠药,对牲畜危害较大;要么用碗支起小棍去扣,逮到的也只是“小米小虾”;要么用脸盆去扣,盆子扣下的速度太慢,硕鼠容易逃生;直到最后,文生提到了一个办法,玩伴们甚是认同。

夏日的天,总是那么漫长,夜刚擦黑,在伙房里,文生便准备了一口大水缸,里面留了少许水,然后在缸上放了一块木板,将1/3木板担到案板上,将2/3担到缸边,在伸进缸里的那头放上蘸过菜子油的小馍片,一但田鼠闻到香味,便会跑到缸上的木板去偷吃,板子便会失衡,连同田鼠一并掉进缸中,听到响声后,迅速出击,清理“战场”,再同法炮制。本来就“将信将疑”的玩伴,当收获第一次“失足”的两只田鼠后,倾刻间来了信心,一晚上、一口缸、一块板、一口馍,竟然出奇的“缴获”22只,从那晚以后,大伙各自为阵,以户为单位,一场“猎杀”田鼠的行动全面展开,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田鼠的葬身之地,一场为民除害的善举正在悄然兴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