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探索(1 / 2)

6月的广城闷热而潮湿。

郑永利和李安国乘坐的飞机到广城时已经接近中午11点。

下了飞机,郑永利并没有在市区停留的意思,而李安国也只是在来之前听郑永利说是要来见安局,顺便考察一个垃圾场,其他的一概不知,便默不作声地紧跟着郑永利,随他安排。

郑永利自顾自地在前面飞快地走着,似乎完全忘记了还有一个人和自己同行,而且还是一个老头。可话说回来,虽然李安国已经年过60,但不愧是军人出身,凭着1米7左右的已然发福的身子,也没有被郑永利这个1米8多的青壮年落下多少。

“哎——小郑啊,你等一下。我还要去取行李呢。”李安国发话了。

“哦。”郑永利回过头来,把自己随身携带着的双肩包从左肩膀换到了右肩膀上,意识到李安国还有托运了的行李要取。

“好吧,那往那边走。”郑永利看了看指示牌,改变了行走方向。

等到李安国拿到自己的行李箱,郑永利对李安国说道:“李局,咱们先去隅安区,去看看他们的垃圾填埋场。”郑永利明显是告知而不是商量,态度不容反驳。

李安国有些诧异,不成想郑永利还真是要去垃圾场,而且还这么着急,关键是要他一起陪同。虽然心里有些不乐意,但是既然已经来了,就听从安排吧。

“好。”李安国点了点头答应着,于是便紧跟着郑永利急匆匆地向外走去。

两人上了一辆出租车,直奔隅安区。

隅安区是广城下辖区,历史悠久,农业、工商业发达,而区里却只有一处垃圾处理场地。随着城市的扩建和人口的增多,这一处垃圾处理场地几近变成中心地区了,周边已经建成了好几处中高档的楼盘,居住着十万人之多。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该垃圾填埋场应该在去年就要停止使用并改建成公园的,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本应关闭的垃圾填埋场又传出了要新建垃圾分拣压缩中心的消息,这让周围本来看到希望的居民怒火中烧。

他们已经忍受这垃圾填埋场的臭味十年之久,多次投诉也未能解决,臭气不仅未减弱,反而越来越浓,如今实在忍无可忍,便组织起来向有关部门请愿,这便是郑永利跟王昌永说的事件。

郑永利此行的目的,更不是像他跟王昌永说的要找点污水处理的活干干,或者是推销点除臭剂、空气净化器之类的,他可是冲着从新闻中看到的“垃圾分拣压缩中心”这几个字来的。

也就是这几个字描述出来的这个东西,让郑永利意识到这里不愧是国内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前沿阵地,这里的人对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的认知以及接受程度是其它很多省份不能比的。

出租车按照导航的指引,整整跑了一个多小时,载着郑永利和李安国一路从广城奔到了隅安区的垃圾填埋场,到达目的地后已经是中午12点半。两人一下车,一股热浪便翻滚着迎面扑来,顺带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酸臭味。

郑永利和李安国提着各自的行李,沿着上坡向垃圾场大门走去,被炙烤过的大地反射来的热气笼罩着,一小段路就让两人上气不接下气来。

来到垃圾场大门外,只见门口一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张贴着“珍爱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家园”的宣传标语。郑永利向大门里望去,就在张贴标语的石头后面,便是一堆还未来得及处理的生活垃圾,这堆垃圾沿着进场的道路,一直向里绵延而去。而在路的另一边,则是一股娟娟细流,是雨水混着从垃圾堆里渗出来的污水沿着山路边的沟壑缓缓地向山下流去。

李安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可是他第一次来垃圾填埋场。他一手提着行李箱,一手捂着嘴鼻,嘴里不住地发出“啧啧”的声响。

“现在的人们好像都以为垃圾从自己的手中扔掉,从家里清理出去就像是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一样,实际上可真不是这样的啊。”郑永利感叹道。

“真是脏乱差啊!”李安国又附和道。

郑永利毕竟在垃圾填埋场工作过,虽然以前工作的地方条件和环境比这里强很多,但对眼前的景象也是见怪不怪,不以为意地应付一句:“垃圾场就是这样的。”

郑永利和李安国沿着垃圾场的进场道路一路向上,走了几百米以后,李安国表示自己已经走不动了。毕竟他已经过了身强力壮的年纪,而且是提着一个行李箱在走上坡路,他实在不忍心把行李箱放在随处可见垃圾的道路上拖着走。而郑永利只是背着一个双肩包,看起来就轻松很多。

“李局,您在这歇会,我从这上去看看就下来。”郑永利指着路边的陡坡对李安国说道。

李安国环顾了一下四周,找了一个还算干净的地方放下手里的行李箱。他双手插着腰,喘着粗气说道:“你小心点。”

“嗯。”郑永利答应了一声,转身向路边走去,伏着身子爬上了路边的陡坡。

他一口气爬了两三道小坡,然后停了下来直起身,放眼向上望去,满眼都是露天堆放着的垃圾。通往山上的道路上,停放着几辆运送垃圾的车辆,还有两台挖掘机也安安静静地停在那里。他转过身来又向下看去,不远处便是居民区。

郑永利俯视着山下,然后环顾着四周,心里谋划着怎样将这个地方变成一个聚宝盆,自己怎样才能从里面撅出财富。

李安国待在原地,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时不时地拿出手帕擦一下脸上的汗水。他环视四周发现无处可坐,也没有阴凉地,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只能任凭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自己,再加上那几乎让人窒息的味道,李安国渐渐地失去了耐心。

终于看到郑永利的身影,李安国顿时舒了一口气,隔着老远冲着郑永利喊道:“小郑,赶紧的,这里实在是太热了。”

郑永利在覆盖着垃圾的凹凸不平的坡地里磕磕绊绊地走着,走到靠近路边的坡檐,他蹲下身子,腾地一下跳了下来。就在他弯腰的那一刻,李安国发现他后背的衬衣已经湿透了一大片。

“李局,咱们走吧。”郑永利直起身子,拍了拍手,喘着粗气说道。

“好。”李安国迫不及待地拎起行李箱,与郑永利并排着急速向山下走去。

“看得怎么样?”李安国边走便问道。

“这里的条件、处理设施和BJ比起来确实差多了,我认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郑永利轻松地说道。

“看来收获很大。”李安国恭维道。

下坡路确实比上坡路轻快了许多,再加上离开心切,他们急匆匆地走着。来到垃圾填埋场的大门口,两人才突然意识到,这里地处偏僻,根本没有出租车经过。

郑永利抬眼望去,一座座高楼就在眼前,那里就是居民区肯定有出租车。但想到自己正处在一座不规则的垃圾山上,对周边的道路又不熟悉,貌似近在咫尺的地方,要想去到那里,还不知道要绕多少远路。

正当郑永利和李安国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辆私家车在两人前面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需要帮忙吗?”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来,亲切地问道。

郑永利和李安国对视了一下,很是惊讶,没想到会如此好运,宛如天降救命恩人。

郑永利走向前去,俯下身子对着车主客气地说道:“大哥,这里没有出租车啊,能搭一下您的车吗?”

“可以,上车吧。”车主微笑地点了点头,爽快地答应道。

“谢谢您,大哥。”郑永利兴奋地感谢道,他直起身子,回头叫了李安国一声:“李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