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和人的境遇不同(1 / 2)

汉六年十二月十六。

学堂终于在工匠们没日没夜的忙碌里建成完工了,接下来会有几天到到十几天的烘干晾晒,但由于是冬天,天气寒冷,只能用人力来完成这个步骤,还好里长当时决定用石头木头和泥砖来做建筑结构,处理起来方便了很多,只需要让人每天在学堂的三个大堂里取火烘干就好。而且三个大堂目前也只打算启用一间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

这间大堂从外面看去,可能是因为是泥砖和石头木头混制而成的缘故,颜色泛着一些微微的红,而房顶却是青色的,用于遮雨的是一片片泥瓦。

走进大堂放眼看去,最前面是一面干净的石墙,墙的里面有四根红色的木头用来做支撑的柱子,木制的地板铺满了地面,打磨的很是平整和光滑。

墙的前面是一个木制的高台,上面放着一张矮桌和一个蒲团,高台的木头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味,也不知道是用的什么树木,高台前五步左右的地方就是学子们的桌子了,有六排的矮桌,每一排相连在一起,用的是红色的杉木,颜色看上去煞是好看,而在每排矮桌的中间则放着学子们坐着学习的竹编蒲团。

因为是冬天,考虑到越来越冷,李想还拜托了刘婶用一些稀碎的毛皮做成了垫子放在上面,看起来很是舒服,矮桌左右两边的过道还算宽敞,过道两边各是一个泥砖石头的半墙,墙上刷上了白灰,半墙上则是一扇扇的木制窗户,由于李想还没把纸做出来,村里空闲的女子和学子们的母亲长辈,就编了很多草席拿来做遮挡,为学子们遮风挡雨,晴朗时还能卷上去保证采光。

至于用于让先生夫子们歇息的房间在学堂后院,一样的土木石结构,但是目前暂时就只有李想一个先生,倒是不需那么急。

如厕的地方是石制的,建在了学堂的侧后方,村里工匠建的时候询问过李想要不要养豚,李想当时还不是很明白,直到去里长那边看到了实物之后,他心里大为震惊后果断拒绝,还对工匠狡辩的说了句“学堂是学生们求学的地方,不要让学生们沾染到那些腌臜的东西”工匠是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脸上闻言有些不解,但是还是按照李想的要求做了改动,并且按李想的要求在厕所后的上方做了个蓄水的池子,用竹子连接贯通,让学生们可以在如厕的时候方便清洗厕所,也方便保持学子们的卫生。

出了大堂往外走,是学堂的大门,也是杉木做的,出了大门向左走没几步就是杨家村的祠堂。

李想看完学堂之后总觉得有些眼熟,然后一拍自己的大腿,这外观不就是四合院嘛,然后在那里一边佩服着老祖宗的手艺,一边又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和速度。真的了不起。

趁着学堂晾晒的这段时间,李想久违的给学生们放假了,他想着再过两天面馆那边也快建好了,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筹备,人手需要确认,菜单菜名菜品需要定下,打算这几天一起给它搞定,哦?你说为什么面馆会有菜?你吃面喜不喜欢浇头?

狩猎队带回来的那头熊,熊皮早已经剥好,被刘婶拿走了,李想看过,破损的地方有点多,品相不是很好,当时还暗道可惜,可刘婶拿走的时候说她有办法,看来是老婆婆那边有秘法,李想反正不懂,也就没管了。李想管的是熊肉,和熊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