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汉六年十二月廿五29(1 / 2)

在这三百名修路的人到了以后,整个场面更热闹了,甚至还差点引发了一些误会,行商们看见三百个手上拿着农具的人出现在路边,第一反应是劫匪,差点就让自家的护卫摆开了阵型应对,还是巡逻队的人发现了苗头,赶紧跑过去阻止才避免了一场械斗。

解除误会之后自是相互了解一下,询问是否能一起用食,然后再各自去排队去取吃的,几个做面条的台子前排队等着吃面的人是最多的,每个人都排队等着,随后得到的一个个的大陶碗,碗里盛着口感劲道的面条,炖肉的汤,大块的肉,再加上村民切的自家腌制的腌菜。看着就让人迫不及待想吃上一口,许多找不到地方坐的人等不及了以后,就随便找了个人少的地方,往那一蹲就开吃了起来,这一蹲着吃,感觉面的味道又好了些。

吃完后觉得意犹未尽,转头看见蒸蒸饼的地方也排着长长的队伍,也就端着碗过去排队,只看见负责拿蒸饼的人,把蒸饼从中间切开,再往里塞上切好的炖肉,来一个人碗里就放两个。

之后可以再去烤肉的那边,再拿过来几串炙烤的烤肉,就着蒸饼一起吃,那滋味就越发的好了,觉得有些腻了就去整点拌野果野菜,虽然因为天气寒冷,拌的野果野菜也不是很多,但是拿来解腻真的是正正好好。

于是整个场面越发的火热。食客与村民,行商与住客,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在这样一个场地里,感受着美食的魅力。

这一天整个杨家村的人是骄傲的,以至于在后来的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杨家村村民们和别人聊天的谈资。

连带着里长都有面子,在吃东西的这个时间还让人去自己家里拿来了几坛子酒,跟其他村子那几个随行的里长喝了起来,有好酒的行商看见他那里有酒还过来询问是否能买,结果里长很豪横的给了对方一坛,表示开心就好,都是村里自家的浊酒,不用给银钱。

行商乐呵呵的道谢后拿着酒就走了,有的商队在此时已经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有拉着酒的卖酒,有拉着衣的卖衣,各种商队中的货品本是去往县城买卖的,如今这样的时机下,还是抓紧卖掉为好,也省的一趟脚力,那些与人有契约的商队则是吃饱喝足后,给了些钱财表示了自己的心意,带着满满的满足感启程赶路了。

李想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有想过血本无归,但是结果却是出乎他的意料的,他这次居然挣钱了,而且挣麻了,

日中过后,三百号人吃完去开始给路平整的时候,李想看着源源不断的人还在头痛,等到了晚间忙完,李想抽出了时间与刘土对账时才发现,账上的钱不仅没有变少,而且挣的比之前都多,这让李想不得不感慨,这个时代的人还是纯朴的,有白嫖的机会也不会去占这个便宜,听闻有许多的行商在吃完之后,就给出了相当不菲的数额,这或许就是集会的魔力,只要做好了品质和服务,这些人真的不吝啬钱财。

转眼来到第二天,去买粮食的带回来足够的粮食,修建道路的人也正式开始了忙碌,这其中还来了不少的女子与妇人,因为昨日做工的人在回去时,李想贴心的为他们准备了够他们一餐所用的粮食,所以这些人回去之后,便告知了同村的人,不少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赶了过来,毕竟在这样的天气里,只要有口吃的,大家都是愿意来做事的。

也就是在这一天,关中开始下雪了,下雪让村子通向官道的路更加难走了,幸的人多,大家热火朝天的干活,平整的速度很快,也有更多的人听到了吃的消息赶了过来,不少是因为北方战事逃难而来的流民,不需要工钱,给口吃的就行。

见此李想让里长抽出了一小部分的人为他们搭建了窝棚,能遮风挡雨,有个地方取暖就成,这些人只要是老实肯干的,开春以后都会被里长收留到村子里充实人口,开垦荒地。

而那些为非作歹,企图闹事的人,李想却不知道太多,只知道里长带着巡逻队的人日夜不停的巡逻,把人抓住之后就不知去向了,李想大概能猜到他们的下场,只是不想去管太多,自己已经尽力的救助附近的人了,还不肯老实下来的人,自有人去折磨。

时间缓缓流逝,下了几日的雪停了,面馆的一切终于是走上了正轨,不再需要李想坐镇了,李想终于可以轻松下来去村子中走走,在这几天里,整个杨家村像是个工地,到处都是修建房屋与平整道路的人,或许是因为杨家村的粮食让他们这个冬天能活下去了,所以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都不错。

这其中有些与李想有过一面之缘的其它村村民,在看见李想的时候,不顾路面泥泞都要朝着磕头,因为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们已经从杨家村村民的口中得知了是谁,提出了这个方法来避免大家饿死,所以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激着李想,而除了磕头,他们已经没有任何能拿出手的东西来感谢他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