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乱未平,纷扰现(二)(1 / 2)

刘副帅被从县牢里捞出来的时候,看上去老了十岁不止,但好在没什么生命危险,见到诸葛珪之后,老人家瞬间就恢复了精气神。

诸葛珪在见到这位黄巾军副帅之后,也对他颇为钦佩,所谓身处乱臣贼子之中,还能看得清前路如何,这位刘副帅的见识和阅历可见一斑。

基于此,诸葛珪有心让刘副帅留在自己身边,帮一帮自己,但老人家以思念留在家乡的幼子为借口,拒绝了。

不过毕竟做了几个月的黄巾副帅,就这么回去肯定是要被官府通缉的,诸葛珪干脆好人做到底,给留在琅琊阳都老家的家人写了封信,把刘副帅认作了自己的族叔,又派人去刘副帅的老家,把他的妻儿一起接到阳都,等到了阳都,有诸葛家庇护,又有诸葛珪这个泰山郡丞的背书,刘副帅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被官府找上门了。

些许琐事处理完毕,一晃眼竟就到了八月。

泰山太守张举接到中枢发过来的嘉奖之后,高高兴兴地带着小两千郡卒,一头扎进了泰山之中,剿匪去了。

兖州刺史桥瑁拜访了一个名叫王匡的泰山郡人,两人在深谈了几天之后,桥瑁大手一挥,把王匡举荐到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府之中,和孔文举一样,当起了大将军府掾属。而后,桥刺史便风风火火地向济北郡而去,据说那边也有好几个贤才,等着被他举荐到大将军何进那里。

太守领兵进山剿匪,身为郡丞的诸葛珪自然就要担起全郡上下的各种事务,按理来说,此时诸葛珪应该回到泰山郡郡治奉高县,在那里处理政务,但由于诸葛珪的夫人章氏产期临近,不便长途跋涉,诸葛珪一大家子,只好都留在梁甫城里,其他各县有事务要处理,也只能往梁甫送来。

常青在这月余之中,没什么事情可做,只能整日当诸葛瑾的跟屁虫,跟着他在城里城外到处跑,常青有时对此很是疑惑,就算诸葛瑾是个少年天才,那也不能十岁就把官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都学完了吧?

内地的经学世家子弟,这个年龄的时候不都是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全都在读书,好赶在束发(十五岁)的时候,正式出师,可以去县中、郡中谋求一个小吏的位子,来开启自己的政治生涯吗。

诸葛珪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实在是让常青有些疑惑。

一日午后,常青就这件事,和诸葛瑾闲聊了起来。

“阿青,我不是跟你说过嘛,我在读书上一直长进不大,所以才跟着父亲做些郡吏的事。”诸葛瑾倒是一副对自己的前程看得很开的样子,一点也不觉得诸葛珪对他的安排有问题:“诸经典之中,我能看得下去的只有《左氏春秋》,还是不受朝廷重视的古文经,估计父亲也是觉得我在经典上没什么天赋,所以才有了现如今的安排吧。”

常青闻言撇了撇嘴:“瑾兄,你上次翻看那些你看不下去的经典,是什么时候?”

“大概和你差不多年纪的时候?”诸葛瑾挠了挠头,好像看经典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瑾兄,你可知道,寻常人家的孩子,七岁才开蒙,开蒙之后也不会一上来就读整本整本的经典,而是先从孝经这类浅显易懂的短小文章开始。”常青夸张地摇了摇头,叹息道:“唉,瑾兄啊,不学经,在咱们大汉,可是没法登堂入室的,大人怎么能这样视你的前途为儿戏呢?”

话刚说完,常青突然一惊,才想起来,这大汉朝已经没几年了,等到董卓之乱结束,各地军阀混战,到时候能在乱世里活下去的,可不是读经读的最好的那一批人,难不成诸葛珪未卜先知,已经料到等诸葛瑾长大成人之后,不需要靠经学上的成绩来当仕途的敲门砖?

只要是姓诸葛的,真就都这么神?

正惊叹于诸葛珪的高瞻远瞩,就听到诸葛瑾说:“阿青这个年纪就已经对仕途之道这么了然于心了吗?”

诸葛瑾突然停下手中的活,目光飘向远方:“阿青啊,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我可不知道想做官该怎么做。”

诸葛瑾转向常青,盯着他说道:“其实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将来是要做官吗?出任一方县令?还是太守,或者孜孜于朝堂,努力爬到九卿,甚至于三公的位置?还是说,就当一辈子小吏就好,跟在父亲身边,等父亲告老还乡了,我也就跟着回去;还是说,我应该回老家琅琊,置上几亩良田,每日耕作,春种秋收,就这么过一辈子?”

常青一时恍惚,他忽然明白了,自己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他以穿越者的视角去看自己遇到的这些人,下意识地就认定,未来诸葛瑾一定会成为东吴重臣、大将军、左都护、宛陵侯,也下意识地以为,就算是十岁的诸葛瑾,也一定会把自己将来做大将军、左都护、宛陵侯的成就,当做现在的理想,和未来几十年的奋斗目标。

但实际上,十岁的诸葛瑾既不知道什么东吴重臣,也不懂什么大将军、左都护,甚至于宛陵在哪,他可能都不知道。

十岁的少年而已,整日里跟着父亲到处跑,见识那些郡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一个少年而已,看不清自己的前路,想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太正常了。

太正常了,被诸葛瑾这个名字蒙蔽之后,常青都忘了一个活生生的十岁少年应该是什么样子了。

“抱歉,瑾兄……”常青想要解释点啥,比如说很抱歉自己之前把那个大将军、左都护、宛陵侯诸葛瑾当成现在的诸葛瑾了,或者说,很抱歉自己这个实际年龄三十多岁的人把诸葛瑾当成同龄人来看待了,等等等等。

只不过,这些话吧,是不可能说出口的,所以,也就停留在了抱歉上。

诸葛瑾又挠了挠头:“不是,阿青,你为什么要抱歉?”

“额……”常青一时语塞,是啊,两个小孩正聊人生、聊理想呢,自己没头没脑地抱歉个什么劲呀。

好在,救星适时出现了。

小诸葛亮不知从哪里跑来,风风火火地一头撞进了诸葛瑾的怀里:“大兄!青兄!母亲让我来找你们,说是给你们做了些好吃的,让你们赶紧歇一歇。”

诸葛珪的妻子章氏,在常青看来是个不折不扣的贤惠妻子,就从常青刚刚到诸葛家不过一个多月,章氏就已经将常青视如己出来看,章氏就好像是这个时代美好女性的代言词一般,当然,诸葛珪也可谓是这个时代美好男性的代言词。

当然,除了常青经常躲着章氏以外,诸葛珪这一家子堪称大汉道德典范了。

但不管怎么说,一个二十多岁的,贤淑貌美的女子对自己倾注母爱,实在是让常青接受不了,所以这一次,他也打算找点借口溜走。

可惜,被诸葛瑾一把拉住:“阿青,母亲产期临近还在为你我操劳,无论如何也要过去表示一二,长者赐,不敢辞,你就不要躲了。”

常青无奈,只好不再推辞。

小诸葛亮倒是不在乎两个兄长在说什么,他只知道,母亲说了,两个兄长不来,他也不能先吃,那只要把两个兄长叫过去,自然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见两个兄长开动,小诸葛亮欢呼一声,又风风火火地跑回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