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不是反抗,而是反思(1 / 2)

如果可以利用内河航道的话,那无论是楚王、湘王,都可以直接顺长江出海。如此以来行线一旦成熟,非但能进行海外贸易,还能提高内河的航运效率,是中原腹地之物,更方便的汇聚到应天周围。”朱汜点着头认真分析道。

说这句的时候,他其实心里没有多少底气,毕竟自己很少接触航运相关事宜,这个时候对于此事发表观点,难免会有一些思虑步骤,从而可能别人耻笑的地方。

更何况他面前坐着的可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小先生,这就让朱汜更加的紧张,甚至他已经做好了被嘲讽的准备。

“其实将基地放在内河也并不是不行,不过却有两个致命的缺陷。”出乎朱汜的预料,胡轲在听完他的说法之后,非但没有面露嘲讽,反倒是欣慰的笑了笑,并耐下性子来准备跟他详细的解释。

“愿闻其详。”朱汜郑重的说道。

“其一,内河航运所用的船和海洋远航所需要的船只并不一样。内河由于风浪小,多采用平底船。此等船行之于长江之上,稳妥方便、运量也是非充足。

不过海船却不是这副模样,海洋风浪甚巨,能够在海上游弋的船,都是尖底,吃水比内河船只要深,在内河行驶有搁浅的风险。同时又因为海水与河水对于船只的侵蚀程度不同,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并不能混用。

其次,湘王和楚王的封地位于应天府上游,如果团队从这里出发,那么必然会有数千名全副武装的人员浩浩荡荡地经过应天府。这种场面,我想我不需要解释你也能明白。”

这一次,尽管朱汜提出的想法在胡轲看来有些过于理所当然,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认为这个年轻人愚不可及。相反,朱汜这种能够利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大胆提出假设的行为,让人觉得他很有潜力。

“多亏先生解释,否则如果我真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将来湘王带着船队浩浩荡荡地路过应天,那可真是害了人家。”朱汜说完,猛地一拍手,眼神里充满了后悔莫及的样子。

“我说你得了,这就是我们俩在这里闲聊,你可别太当真。我是一个日子倒着数的死囚,你是一个被家里长辈嫌弃没有前途的狱卒,怎么,你还真以为自己的话能上达天听吗?”

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有些走火入魔的样子,胡轲立刻开口嘲讽,赶在对方彻底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前,把他从幻想中拉回来。

“是在下孟浪了,还请先生再解释第二策,这‘勋贵集资’是什么意思。”

看到自己因为太过关心十二弟,差点泄露了底细,朱汜先是道歉,然后赶紧转移话题。

“这第二策,叫做:勋贵集资。各位藩王,虽然名义上贵为一地王爷,但实际上也不过是刚到这里的穷光蛋而已。刚就藩的几年,能够维持住自己王府里的各项开支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成绩了。

如果在此之外,还要筹谋开展海上贸易,对于现在的各位藩王来说,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胡轲面色淡然地说道。

“先生此言非虚,如今大明百废待兴,朝廷上虽然每年收的赋税不少,但一年的花费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无论是北边抵御北元残余势力,还是整治黄河,这其中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年底各部对账的时候,都会吵得不可开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