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些事(1 / 2)

记忆终将褪色,唯有文字永远流传。

现在的我是老庄派的——我的前辈老庄(庄周)喜欢做梦(庄周梦蝶)。

但是你不能不说,老庄在做梦的时候都能参透一些道理:究竟是他在自己的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它的梦中变成了庄周。

于是老庄通过自己的这个故事来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体现了老庄极为重要的思想——天、地、人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自然合一(老庄和蝴蝶的自然合一)。

而老庄阐述原理的方法比某个自称是文人的“以人为鉴法”强多了:老庄讲故事!(“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通过讲故事来讲理。

我们可以说,老庄大概是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一位,极具探索精神的(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人了;也就是说,老庄是个头脑风暴大师(某个文人也自称喜欢头脑风暴哎)。

至此,“以人为鉴”分析法(本质上是自我认识的一个方法论)迎来了第一个实践应用:自我认识,需要一定的方法,更需要一定的逻辑——这是逻辑性极强的工作——考验你的逻辑推理,以及你的联想能力。

你通过各种方法(查资料,读作品来推理)来得知另一个维度的“我”(庄子)的“元素”;通过这样的了解你发现:这人和我有点儿像;于是自然而然的,你会联想,联想到你们的相同与不同;你把另一个维度的你当成你自己:以此来跳出自我,看自我。

而后得出结论:假我(现实中的我;在探寻到真正自我之前,还是当“假我”比较客观。)和真我(此处为历史当中真实存在过的老庄)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擅长头脑风暴;爱做梦;

以至于:自然,超然,飘飘然。常常陷入纠结:“我是谁,谁是我”这样的问题。

我也是陶渊明式的人物;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我就俗了点:东墙根里采花子,躬耕之于大北山(沂蒙山区的孩子大抵都知道什么是采花子吧)

结合老庄与老陶的“元素,在此我们就可以大体了解我的一个精神追求了:追求内心的自然,自由,自洽。

-----------------

以后会还会提到这两位的;在此之前:让我们来看看自我的另一个方面:底色——最底层的颜色;犹言作为基本条件——汉语词典如是解释。

我的底色元素。

人的底色——人的究竟——人一切行为的理论基础与来源—;产生于你的出身(家庭),上可追溯到几代祖先(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这样一种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为鉴”也应当从这一方面来出发:对照你自己的长辈同辈——血液里的“元素”。这个底色(元素):会伴随你的一生,融于你的血液——深埋生命,血脉相连——你比谁都清楚。可怕的是:你无法磨灭他——因为他就是你;你只能通过自己的不断进步,对抗与成长,来减少这底色元素对你的影响。

他不是要被你消除的,而是要和你相处的。

即:(这影响)无法消除,只能减少。但是你也不能逃避:正视自己的底色(没有好坏之分),是自我认识的基础——最基本的条件。

-----------------

回到我们的底色频道上来。

我爷爷的家庭是不幸的:作为小农家庭来说,我的奶奶走得早,这注定了生活的重担都会压到我的爷爷身上;我的爷爷也不负众望的被压垮了:他没有化压力为动力,而是成长为了美剧shameless里主角——弗兰克(我不予评价;到后来我们会深究这些元素对我产生的影响)。

我的爷爷家庭——也就是我父亲的家庭,是不幸的;我的父亲是没有童年的。

让我们推理:这直接与间接的导致了,我的家庭缺少一些“有幸”。现在我们就开始,从假我出发,从假我的历史出发:一步步的来探究,在历史的发展之中,我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元素”。

那么先大体聊聊我的底色元素吧!他包括的不仅限于:悲观——来源于家庭,遗传;我的父辈遭遇了一个接一个的苦难,生活中充满的诸如:疾病,死亡,饥饿,贫穷这样的坏消息——任谁也会产生悲观的情绪;

自卑——来源于家庭,遗传——我的父辈一直稳定的处在社会最底层,一直坚定地站在贫下中农的立场;当父老乡亲开始走向吃饱穿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当中(果然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父辈的家庭还是始终保持一无所有——穷——被轻视被看不起——自卑发生;

而日后的我的一些疾病,也加深了我的自卑元素。

善良——穷生奸计不尽然,富长良心不必然;但是我的祖辈始终是心地善良的无产阶级成员——而这一优秀品质也传承到了我这里。

缺乏安全感——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来源于遗传,来源于我的生活,来源于我的家庭……

但是也正如前面所说:底色没有好坏!注意,我说的是中文——这表示我说的每一个词语,句子,都可能会有两层含义——语言真奇妙。

譬如缺乏安全感:反过来说就是机警,机敏;

善良者也有东郭先生那样的:“大善人”。

所以:不要觉得你的底色怎么怎么样;你的底色虽然客观存在:但是他的影响(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只在你一念之间——双刃剑。

何为一念之间:我以乐天主义来对抗我的悲观;(你需要在杞人忧天与自得其乐之前寻找那个“中”)

我以诸如强势/自信(外在的优越感)来对抗自卑;

我以坚强来对抗这些所有的怯懦的底色——这些底色当中的负面因素——只是你怯懦的表现!

懦夫无法对抗;勇者不被影响。

低头族就是一种逃避,一种自闭的表现:对他人目光的逃避,对他人注意的的逃避,对真实自我的逃避——自我封闭(封闭在互联网,手机上的一方小小天地)。

我曾经是资深的低头族,敬业到以至于:在没有手机的初中,也保持低头看脚下的优良传统;彼时的我:营养不良瘦乎乎,一身邋遢干巴巴。

自卑,深深地自卑

而自卑就是导致逃避的一个原因,而自闭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

而逃避,确是一种不高明的,取得安全感的笨法子——却行之有效(快,错觉)。

原来:人和鸵鸟是这么相似的两种动物啊——怪不得都是两足直立行走!据说鸵鸟遇到危险(不稳定因素,不安全感),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做低头族——甚至是把头埋进沙子里(这点上就体现了他作为高等生物的优势了:人会低头,但是除了傻子,很少会有人低下头后把头埋进沙子。)——而后获得安全感(鸵鸟其实也是另一个维度/物种的我)。

是的!有时候你不仅能以人为鉴,鸵鸟也是对照的好对象!

其实啊,自卑也不完全是坏的元素、底色: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即使是自卑这样的贬义词也有两面性。

“自卑可以促进人类地位的提升,它本身不是变态的”。

那么与之对应的也是自恋的危害性。

自卑是伟大的!万物仅有人自卑——这是人类的特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所在;人是由自卑而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而后在摆脱自卑的过程中,人类得以进步,文明得以发生。

譬如古人:古人是不穿衣服的,是不因为身材而自卑的——因为原始人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时间来“发福”?

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人类突然意识到了裸体的不好,因之产生了自卑,而后发展为羞愧感;再后来便演变成了衣服的发明与穿着。

人类自从穿上衣服,才有真正的“文明”。

对我们这些——拥有很多负面元素的人来说——克服逃避心理,摆脱怯懦对我们的监禁——不要做一个懦夫!

逃则而今已逃了;下次重逢奈若何?

-----------------

幼年

在此:我想到了和我挺像的一个带有悲观主义的人物:林黛玉(当然你可以把我想象成,倒拔垂杨柳的那个林黛玉)。

我也不禁感叹:我俩确实是如此的相似。

此处我知我而你不知我;但我知真我——此为黛玉;而你也知黛玉;得出结论:我们都了解真我或是易于了解真我,我们有熟人了——黛玉!我们就能有共同语言了!

是的,交流也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我讲我的你听你的就是所谓的鸡同鸭讲,那我们就都白说,白听了;求同存异——差距再大的俩人也能找到共同语言;有时候别人和你交流,不知该立在何处的时候,往往就要谈论一本双方都看过的书,一部电影;或是交流对双方都认识的一个人的看法。

这就是所谓的聊天的基础,有基础、有了地基,房子(交流)才能盖(继续)下去。

我将以对黛玉元素的分析,来继续进行“以人为鉴”方法论的实践。

请开始我的表演。

真我(黛玉):容颜娇美(其实我也是;而且幼时总是苦于人家夸我:美的像姑娘);“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美人敛娥眉画像),一双似喜非喜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我亦浓眉大眼,表情时常忧郁——以至曾有人评价:没见你笑过;自幼体弱多病。)”到这里我们还是很像哈。

无独有偶:我也是幼时去了姥娘家(只不过我姥娘家不是某某府,我也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与黛玉相似度加一;由于我初到姥姥家,不足两岁;所以那些记忆已经消失在了我的“智库”里;可是当我读到黛玉初到贾府的那段文字时,不禁动容——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黛玉姥娘家是十足的大户人家!我的姥娘家不是大户人家;但是:黛玉之家比于贾府,恰似我家境比于姥娘家——都有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同。也就是所谓的:穷亲戚进富亲戚家门。

一方面:父母不在身边陪伴——缺少安全感的来源;另一方面:到了陌生的环境。此二者会加深:你的“不安全感”;此二者:就是我敏感之来源,安全感之去处。

有幸:我和黛玉小姐姐都受到了姥娘家的重视;黛玉的姥娘是这样的:“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我们说,贾母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是不会轻易表露真实情感的人——只在某些场合对某些人才会真情流露

在此的真情流露,贾母对黛玉的爱就很明显了——真爱。

啊,伟大的姥娘!

-----------------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在不遗余力的调动你的情绪,吸引你进入到这样一个文学世界(维度)——调动我的的情绪、思绪,在历史,往事、文学世界当中——不同的维度里,寻找自己性格来源的蛛丝马迹:真相便隐藏其中——真我便隐藏其间。

再次强调:我们有时候并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样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往往会着相,着这个相,着那个相;所以我们要以人为鉴啊!

以人为鉴,不单单可正得失——更是为了看看人家做了啥,怎么做,怎么样,从来联系到自己;再通过对不同“元素”的深入了解,对不同“维度”的深入了解——以达到自我了解的目的。有时候真相不是在你的脑海里:他只是被蜘蛛网所蒙蔽,被无数个相、表面现象所掩盖,尘封了起来。

孔融三岁能让梨,而我三岁学点烟

三岁的孔梨,将大榕让给长辈,而自己吃小梨,成就了一段佳话;而彼时在姥娘家两岁的我,正在大人堆里学习一个社交技能——点烟;流程如下:1用一只手点燃火具;

2用另外一只手护住火焰,不能让火熄灭;

3把火送到对方面前并说声“请”;

4保持2的姿势不动,直到对方烟头离开火焰。

于是你总会看到一个口袋里时常装着打火机的我;每当舅舅家来kei(客人),大人们谈笑风生/或是聚会喝酒;情到深处,不禁摸向香烟;此时一位刚刚高过茶几的小朋友就屁颠屁颠的跑过去,熟练运用上述四条——为宾客点着香烟;同期也因懂事听话,被小区邻居称作:小好孩。(他们眼光还是不错的嘛)

但是哦,“历史中”的人们,并不甚明白:孩子的天性应当是调皮的(探索欲);当一个孩子拥有,与年龄不符的“早熟”(无论是心理上的亦或是生理上的):恐怕都会埋下一个伏笔——一个关于反转的伏笔。

那时我不满二周岁;往往也会想家;可是姥姥只是问我:是谁让你来的来?

我是:我己己(口齿不清,带着哭腔)。

那时候我便是个敢作敢当的小孩了啊!

每逢进出小区门,门卫老爷爷总是说:嘿,小好孩又来啦!现在我依然常去那个小区——我的姥娘家;可是再没有人叫我小好孩了——物是人非了——没有人记得当年的那个荣誉称号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前两年“扶不扶”这个问题挺严重的;而当年的我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或者说根本没时间考虑——我只是出于本能的反应——我选择了扶——我的姥姥。

那是我们去买菜的一天,我们需要乘坐平式扶梯(类似于传送带的一种自动扶梯);我站在姥娘的身后;倾斜的角度再加之我本来个子不高,导致当时我的头顶也就和姥娘的腰部一般高;当我们站在扶梯向上徐行之时:姥娘向后倒下,向我倒来——正如我上文所说,我没有时间思考——而是出于本能的双手举高,撑在了姥娘的后背——一下子扶住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也不可谓不是力挽狂澜了!

天生的保护欲,出于本能的保护欲。

此后姥娘夸了我好几年;逢人便说:我大外甥救了我!结果自然是我的小好孩的荣誉称号更加牢靠了。

同年,回到我家,和姥娘一起落了水。彼时入夏,池塘里已是蓄满水:听取蛙声一片了;而我们的菜园子正在池塘旁边,需走过堤坝到达;池塘靠这堤坝存水,堤坝高3米;阳面是乱石坑,也被堤坝溢出的水装满了;阴面是池塘(深于堤坝)。

事情是这样的:姥姥带我去菜园子,我在姥娘身边总是快乐的;那天也不例外,一路上蹦蹦跳跳,路过堤坝的时候,我:吃着饼干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给截了(对不起串台了);我当时吃着饼干唱着歌,蹦蹦跳跳的,一阵妖风吹来,我一个趔趄没站稳,就一头栽了下去。

历史当然是没有如果的,而且发生之后就无法改变;当时情况可以分为:1掉进阴面池塘;鉴于我和姥娘都不会游泳,且不说溺水,呛水难以避免(溺水率50%)

2掉进阳面乱石坑,情况有三种;一:乱石坑水很深,溺水;

二:乱石坑水很浅,撞到石头(变成傻子的几率比较大)

三:水既不至于淹着我们,又不至于太浅而失去缓冲

上善若水!

很显然,现在的我是真实存在的人(不是鬼,没溺水,不是傻子);那么说明:我很幸运的遇到了最后一种情况。

发生之时你无法选择——我掉进阳面水不深不浅的乱石坑;

但是你可以选择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倒回去,把时间节点定格到我一个趔趄的那一瞬间,把镜头聚焦到我姥娘那边,我的姥娘——她的手——伸向了我——抓住了我——然后。

我这个大孝子就连带着我的姥姥一起掉了下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