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支锅搭伙20(1 / 2)

晚上,外面下着凉飕飕的小雨,叶家老宅厅堂之内,众人围桌在饭桌前,热火朝天的吃着毛肚火锅,吃一口爽脆的毛肚,过瘾的连眉毛都掉下来了。

苏南地界靠山靠水,太过潮湿阴凉,加上又逢连阴雨,茅十三和孙胖子哥俩不习惯这边的天气,睡得腰疼腿疼筋骨不适,成天扶着腰走道,就跟新娶了婆娘似的,提不起精神头。

叶青这才提议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给二人驱一驱身上的湿气。

孙胖子在福佑路摆摊算卦之前,曾在饭店里学过厨,颠过几个月的勺,下厨烹了几道上海本帮菜,油爆大虾,红烧肉等等。

火锅里热气腾腾,孙胖子那个吃货不停地往里面夹菜,吃的嘴巴上满是油光。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茅十三和孙胖子起身给上座的三爷爷倒了敬了一杯酒。

转头又给叶青敬了一杯酒。

“这一次多亏九表姐仗义相助,不然光我们两个愣头青下去,不出意外,小命绝对是撂底下了。”

“废话哥们也不多说了,以后你就是我亲姐姐,我干了,你随意。”

哥俩一齐仰头,饮尽了杯中酒,一抹嘴巴,坐在了凳子上。

叶青喝的不多,白嫩干净的俏脸上红扑扑的很是迷人,她大喇喇的坐在饭桌前,一手拿着筷子,一手端着酒杯,两只颇有灵性的大眼睛来回转悠,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时,上座的三爷爷笑了起来,扯着瘪嘴的普通话道:“你们两个小兔崽子,胆量可是不小,敢盗自家的老坟头,这天底下也就你们这一号了。”

二人面露尴尬之色,相视一笑。

毕竟这盗取自家祖坟的事情,说出去一来愧对先祖脸上无光,二来这件事本身就犯忌讳遭人诟病。

“不过嘛,俗话说的好,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既然你也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吃这碗饭你是跑不了了,我说的话,你懂了哇?”

三爷爷这话是说给茅十三听的,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见茅十三挺上道,三爷爷也喝高了,心里一高兴,就讲起了年轻的时候,跟着茅文豪一起走南闯北钻堆子下墓的事情。

说是盗墓贼的首领能领一群人,那必然是身怀绝技的高人,而茅十三的爷爷就会观星斗审地形,望气脉辨草色。

说是这,地理气脉就跟中医看病一样,气色是好是歹,一眼就能瞧出来。

叫做寻龙看气脉,点穴找明堂,这气脉有贵贱之别,富贵气脉,明堂处不需多说,必然葬着大墓。

这有墓就有死人和宝贝,下墓叫下斗,盗墓叫倒斗,不过这是行话,他们这一支是从北方那边来的,管下墓倒斗又叫钻堆子翻斗。

而墓里的死人为了避免犯忌讳,行里称作“咸鱼”或“肉粽”。

至于这词是怎么来的,三爷爷说是这墓中的尸体埋下去后慢慢变成干尸,就跟晒干去除了水分的咸鱼一样,而肉粽这称呼则是源于包粽子和处理尸体是一回事,人死后也需要裹上一层新衣裳,也就是寿衣。

为了固定尸体平躺在棺内,有时候还要用麻绳捆住尸体,这也是肉粽的由来。

除了这些行话和规矩,行里还有十分明确的身份地盘,以长江为界,分出南北两派,两派之下又各立门户,分出许多大小帮众。

而茅十三他们这一支,则是属于北派,专门利用风水堪舆,斗转星移来定墓穴的,只是传承原因,早就成了一群散兵游勇。

这些关于盗墓的事情,听得茅十三和孙胖子很是兴奋,心里边就跟猫爪子挠的一样,骚动不安,恨不得现在就找个正经八百的墓穴玩一趟。

二人摩拳擦掌,难掩激动之情,不过相对于盗墓寻宝一事,茅十三现在最想了解的是他爷爷日记里写的桃花源记。

茅十三找了岔口,转移了话题。

“三爷爷,您说的那什么气脉风水的,挖坟掘墓的事情,我们一时间也弄不太懂,你不如先跟我们说说桃花源记的事情。”

本来醉意朦胧的三爷爷,听到这桃花源几个字,登时清醒了过来,两只昏花老眼瞪了老大,不知道想起了什么。

见三爷爷发愣,孙胖子小声问道:“我说大姐头,三爷爷这模样是不是又要糊涂?”

茅十三咧了咧嘴:“坏了,早知道就不该跟三爷爷喝这么多酒。”

本以为今天问不出什么了,却听怔住的三爷爷开了口。

“桃花源记......那不是假的,是真实存在的,那地方是不属于人间的世外桃源,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名人高士,都曾寻找过那地方,只是他们全都无功而返,最终落得个郁郁而终的下场......桃花源记出自陶渊明的陶渊明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

眼凑着三爷爷要长篇大论起来,茅十三着急了,急忙插嘴打断道:“这桃花源诗我们上学那会儿就背过了,您不如直接告诉我们那地方在哪?”

“那地方谁也不知道在哪儿,陶渊明记载是武陵郡,南齐黄闵写的武陵记里记载,武陵山里有一桃花源,里面住了一群秦朝时期躲避战乱的百姓,还有不少文献古籍也是记载武陵郡地界有一处桃源山,只是从古至今还从未有人找到过......”

孙胖子夹了一筷子菜,咀嚼着问道:“三爷爷,您说的武陵郡具体是哪儿呀?”

“湖南,桃花源就在湖南常德......古时候的武陵郡就是现在的常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