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库(1 / 2)

在场学子们忽然明白两位大人的用意了,心里跟明镜似的,可又能如何。

谁是大哥他们是知道地…

“这显然是一首诗歌,不如叫《听雨轩赠上官宏即兴》如何?”堂堂大理寺卿,眼里透着期待。

“哼,无耻老贼。”李翰林哼了一声,心里跟吃了柠檬似的。

“不要脸…”杨温华一口老槽差点喷了出来。

众学子们无比羡慕嫉妒恨,一副捶胸顿足的表情。

“哈哈哈哈…”上官宏朗声大笑,得意洋洋的还朝二皇子和李翰林作揖,“让诸位见笑了,这是我们叔侄情谊的见证。”

顺道看了一眼,张大嘴巴的儿子,眼神不言而喻,仿佛在说:“吾儿亦与贤侄结为好友,是最正确的一件事,老爹深慰。”

自学宫那位诗绝封笔之后,诗词衰弱的如今,这首诗歌流传出去,一定会被世人传唱歌颂。

从而这位大理寺卿的名声一定水涨船高,况且,他的这般骚操作,竟然将自己的名字绑定这首诗中。

倘若这首诗流芳百世,上官宏的名字也会流传千古。

而这首诗歌,稍微懂点诗词的人都知道,一定会是一首传世之作。

你要问这帮儒生,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修身治国平天下,不…那是理想,从来不是梦想。

千百年来,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只有一个:青史留名。

姜北望刚要点头,却是犹豫了一下。

脑海中有道光快速划过…是个商机。

眼见两位儒家要为此大打出手。

一旁的萧河觉察到不对,立即阻止,“两位就不要争执了,一首诗而已嘛!让我兄弟在做一首便罢了。”

他可不想两位大儒坏了自己的计划,于是看向姜北望道:“老弟,可愿再来一首?”

身为武夫自然对诗词一道不感兴趣,只是觉得这半阙诗词颇有意境,而他此次与二皇子来提亲真正目的并不是来找茬。

萧河继续道:“这样吧!老子不喜欢你们文人附庸风雅,要我说吟诗就得有彩头,不然没意思。”

两位大儒闻言出奇的一致,“无耻…”

他们发现竟然还有比他们还无耻之人,言语之中已然从长辈变成了平辈了。

可见此贼为了扬名竟然比他们还要无耻之极。

“再来一首?”李翰忽然林眼前一亮,名垂青史的机会显然就摆在眼前了。

上官宏也发现了这点,两人纷纷看向姜北望,眼神钧都透着期待,一副“你是我失散多年兄弟”的表情。

先打个招牌,等名气大了,那岂不是…

想到这里,姜北望眉头微皱,一副“我真没了”样子,模棱两可:“学生实属即兴发挥,对诗词一道,也是略懂,略懂…”

杨师兄收了想打人的冲动,眼神却能杀人:“你这都是略懂,那我们大渊的儒林岂不是…都是垃圾。”

最后一句没能说出口,自己深深吸了口气,自己然深陷泥潭了,难道还要站出来亮亮像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