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玉笙的辞别(1 / 2)

  做生意真是太难了。

  --------------------

  第104章 玉笙的辞别

  ============================

  第二家分店选在了客流量比较多的闹市, 远离了皇宫脚下寸土寸金的地界,顾潇潇花了大价钱买到本土一家胭脂作坊,经过改良加工, 另辟出一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没有她自己开发的那条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价格相对亲民一些, 增加了许多客源, 生意火爆。

  白玉笙雇了两个管事, 自己只负责晚上收账和平时提点,但也没有轻松多少, 不过却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在皇城里置办了一处闲宅。

  顾潇潇已经赚了很多钱, 她把这些资金分成了几份, 其中一份用做慈善基金,用来用作因灾因疫地区的人们重建家园。

  她说这话之前, 还与沈思渊商量,如今局势稍稳, 边关有袁将军镇守,若是能在国内发展多种经济,提高生产力, 让百姓们富足起来,必将成为大国。虽不奢求能够一统四海, 至少自己国家的臣民不会再被欺负。

  随后又说起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谈论如何救助他们,虽然这些话题早在他们回宫之前就已经商量好,并有初步实施计划的雏形, 只是被顾潇潇说的这么激情澎湃, 让沈思渊恍惚以为她才是那个身居高位的一国之君, 而他确信她能做的更好。

  有时候女性的共情能力比男性强上很多,考虑范围主体也比男性更加细致。女性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如果当权者能够具备的话,是百姓之福,是人民之幸。

  所以他总觉得他与顾潇潇是强强联合,互作补充。

  最后顾潇潇说起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农耕经济,这点沈思渊比较熟。他上学时读过的那些书,做过的那些理论,写过的那些论文,可不会因为时间过去很久而就此磨灭,那些知识像是长在脑子里,融进血液里,只要稍稍想想,就能跃然纸上。

  上学的时候酷爱读书,所以也读过古代四大农书,比较被大众所熟知的《齐民要术》与《农政全书》就记载了许多改善农耕的方法,和农政思想。

  沈思渊想想写写,再根据大周的国情,请教着李老太傅和国学院的学士,慢慢的打算自己出一本书。

  至于现代农耕的工具,他画出来,经顾潇潇修改,再交由内务府打造模板,经过实验之后就能分发给各州府,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现在再去底下打听当今皇上,唉声叹气,小声谩骂的人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都是拍手称快,点赞叫好。

  沈思渊很是骄傲,短短一年不到,就能够逆转黑评,他和顾潇潇真是最佳拍档。

  至于沈思沐,顾潇潇评价很是精准:本以为是全剧最大反派,没想到是全剧最大恋爱脑。而沈思渊大概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个希望自己能够成功戴上绿帽子的皇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