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637(1 / 2)

  从苏清松这里拿了铁锅等厨具,然后现场就操作了起来。

  手脚十分麻利地处理起了野兔跟野鸡,宰杀之后在一旁的溪流旁洗尽。

  旁边支起了一些架子,直接生火,放在火上烤制了起来。

  同时,也用石头搭起了一个建议炉灶,铁锅放置在上头,起锅烧油。

  苏清松全程都只是在一旁打下手,看着苏轼麻利的动作,整个地都有那么一点晕乎乎的。

  等他忙碌完之后,现场已经被香味所侵占。

  一旁正在工作中的居民,视线都忍不住地往这一边飘。

  就连苏清松自己都不明白,怎么不知不觉之间,就弄出了香味扑鼻的食物。

  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像是杂草的配料,炒制一下竟然会散发这样的香味,更重要的是,好似让肉都没那么腥了。

  下意识地,苏清松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配料还是少了许多,不过,吃吃更天然的味道也不错。”苏轼拿着筷子尝了尝这边焖煮的肉块,笑着说道,“可以出锅了!”

  苏清松顿时一阵激灵。

  随后,连忙招呼大家伙过来一起享用了。

  苏清松大口大口地吃着蜜汁烤兔腿,满脸的满足,太好吃了!

  “老祖宗,你这个手艺……是这个。”苏清松对着苏轼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瞬间,苏清松都感觉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哈哈,我发明的菜谱可不少,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苏轼乐呵呵地接下了这个小辈的夸赞。

  “老祖宗,你以前的生活怎么样呢?”苏清松有些好奇地问着。

  “挺好的,去过很多地方,见过许多的风土人情,一生虽然有所遗憾,但是无愧于心。”苏轼说着的时候,语气很慢,仿佛是在回顾着自己的一生。

  过往的一切如同画面般在脑海里一节一节的闪过,到最后,尽数释然了。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说着说着,苏轼又笑了。

  “这首诗现在念起来,又是不一样的心态了。”苏轼笑着说道。

  听着苏轼念诗,苏清松不知为何,只感觉鸡皮疙瘩仿佛都要立起来了。

  这首诗,他们都不知道。

  忍不住地,苏清松开口了,“老祖宗,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你曾经写下的诗篇流失了许多,你看你能不能再重新复述下来,我们一定做一个详尽的介绍。”

  苏轼听着,嘴角微扬,“好啊!”

  青史留名,是文人身上的功勋。

  他很愿意!

  这一刻,苏轼就简单地说了一些自己的代表作。

  1061年,他仕途刚开始时,经过渑池,作《和子由渑池怀旧》,应和《怀渑池寄子瞻兄》,纵笔挥洒,一气呵成。

  1071年,被调离京师,来到杭州,写下许多西湖美景的诗,1073年作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075年,悼念亡妻,作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