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户(上)12+占江龙1(1 / 2)

金巧是二话没说,直接到东屋把二哥王才的被褥抱到了西屋,几个半大小子都笑个不停,他们还舍不得二叔呢,二叔每天都能给他们编个故事讲,虽然是编的,可也有头有尾,一天讲不完,第二天还能接上。金巧不觉得害臊,王才也只能大大方方地到西屋里睡了。

王显也没有大操办,说是喜事可也不算啥喜事,就买了些吃喝,跟家里的长工们吃了顿饭,就算是庆祝了。这种事在东北的农村是司空见惯的,也没啥。而且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也算解决了后顾之忧。不然金巧怎么办?王才怎么办?都是问题。

这回金巧反倒是很争气,一口气生了两个儿子,算是给自己正了名,这么多年没生孩子不赖自己。一个起名叫福元,一个叫福成,后来改名叫福国。

福元、福成都爱念书,不像大哥王显的几个孩子的爱种地。家里单独给他俩请了几个先生,都学得挺好。后来去省城里又念了段书,而且学得还不错,虽说家里在农村来说还算是过得下去,可要是到了城里和人家一比就不行了,穿也不像个穿的,吃的全靠家里送,等用的更别说了。

大奶奶在生了最后一个孩子王老八(后人叫他八老头)时受了风,身子骨就开始不好起来,后来也死掉了。王显没有续弦,可能是这些年太辛苦了,也想歇歇,本想把家业让二弟王才打理,可是王才不干,王显也就坚持着,不过身体也走了

下坡路,没两年也生病死了。没办法,整个家业只能落在王才身上,不下地也得下地,不干活也得干活,这么一大家子的人,全都眼巴巴地看着他,好在金巧屋里屋外都是一把手,安排点活儿比男人还利索,长工们也都听,王家大户的香火就依然维持着。

后来老王家开始败了,钱也接济不上,福成懂事,从来没过多的要求,能凑合就凑合,人家城里的学生用的都是钢笔,福成只是买了个钢笔尖,插在秸秆(高粱秆)上,写一行字,蘸一下钢笔水。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就越是这样,

学得还真就越好。福元学了看病,先是跟附近的郎中学,后来也到农安县里学,又到长春城里学。后来当了花先生(东北农村把单给小孩子看病的叫花先生,那时当大夫也不需要考什么证件,只要你开诊所,就会有人来看病,看得好了,就有名气了)。

不过你看福元学习不错,可是人品上却遗传了王才年轻时的缺点,爱逛花窑子,给人看病赚的钱大多扔到那里面了,不得不感慨基因的强大,也算是因果吧。

再后来,王福元娶了老佟家的闺女当媳妇,等打跑了日本人时,都在长春城里呆着,赶上了困长春,却也活了下来,只可惜媳妇身体不好,有哮喘病,多半是让王福元给气的。在生了第三个孩子国良之后,错把来苏当药喝了,药死了。

王福元让调查组给磨得受不了,跳了井。王福成上了一半儿的学就偷跑去当兵了,当的是共产党的兵,打过小日本,又打了国民党,参加了无数次的战役,身上伤疤无数,却是大难不死,活下来了,后来做了大官。

欲知王家大户后来的事儿,欢迎接着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