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2(1 / 2)

首府公务员的身份将罗冰全身上下都点缀的闪闪发光,不知不觉中,他在所有来宾的眼睛里都留下了星星。罗根是拥有星星最多的人,也许正因如此,他无需安排罗冰进行乐器表演,现在的罗冰,他已经无需再向任何人证明自己,因为他就是当下最闪耀的存在。看着罗冰头上那顶璀璨的光环,乔安之前曾在邓小强的头上见过,只不过罗冰头上的这顶无疑更大更重更明亮。罗根坐在台下,目睹着儿子于台上宣读致辞。他年轻俊朗,西式小礼服让他看上去更加气质非凡,不过比起合身的礼服,罗根更喜欢他与新闻播音员同款的发型。他那乌黑茂密的发质一定是遗传的自己,使他看起来就像年轻时候的自己,只不过他比自己优秀的多了,或许就是所谓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罗根越想越激动,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在台下众多羡慕的眼光中,罗冰的年轻有为惹得不少女子心动不已,她们有意打扮的花枝招展,有的画了素雅的淡妆,有的则是妖艳的浓抹,她们希望通过妆容引起罗冰的注意。事实上罗冰没有留意到她们,倒是罗根察觉到了她们的意图。罗根瞧不起她们,她们的小心思早已被罗根识破,都是些想要攀龙附凤的家伙,想通过罗冰来实现跨越阶级的美梦。现在罗冰已是首府公务员,他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将来组建一个双职工家庭,小日子才能过的舒心惬意,而不是去步自己的后尘,到头来都没能给孩子买得起一套楼房。罗根倒是很信任自己的儿子,罗冰从不会让他失望,在选择交往对象方面也一定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罗根不想再考虑这个问题,现在他只想攥着酒杯与来宾一一敬酒,酒意将他幸福的脸蛋熏起一片红潮,可他似乎不会醉,他的步子更加灵动了,就像一只欢快又优雅的小鹿,从酒桌的这一边敬到另一边。罗冰担心他这样下去会喝坏身体,本想着端杯茶水为他解解酒,却被罗永旺用拐杖拦了下来。罗永旺告诫他道:

“酒不醉人,真正醉人的是幸福;茶不解酒,真正解酒的是祝福。”

看着罗根碰杯时的激越,罗冰才意识到父亲或许是场中最清醒的人。没错,他在享受这个过程,当幸福将他的大脑填满,过往的不快记忆就会被他忘的一干二净。看着父亲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孩子爱笑是因为他们思想纯净,想的简单就不会有烦恼,不会有杂念,想的太多反而会被思绪绕的摸不到头脑。可罗根终究不是孩子,等到一切归于平静,思念就会让他老泪纵横。如果优秀存在代价,对于罗根来说,或许那个代价就是无尽的孤独。在罗冰去首府就职后,罗根再一次成了空巢老人,下次相见又不知是何时了。身为老父亲的罗根,他希望儿子能够在首府好好生活,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升职机会。当然罗根也存有私心,他同样希望儿子能够多回来陪伴自己,和自己叙叙旧,谈谈心,这也符合人之常情。此事古难全,是自己太过贪得无厌了,既然选择了优秀就要独自去承受优秀的代价才对。

一转眼到了来年夏天,罗根开始在图书馆担任保洁员。这是他费尽心思才寻摸到的职务,每天只需要清理清理地面,做好图书归位,非常适合他这样的退休人员。即便简单的工作,可他毕竟上了岁数,体力大不如以前了,年轻时候背袋沙子都不觉得累,现在拖个地都出一身虚汗。人这一生非常难熬,只要心里有盼头就总能坚持下来,罗根会在胸前的口袋里装一枚儿子的照片,还是罗冰十二岁生日时候的相片,每逢累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看一看,对于他来讲,现在儿子就是他心中的盼头。想到儿子很争气,罗根自己也不能落后,他必须坚持将保洁员的工作做好,等到儿子下次回来的时候,他也许就能为儿子买房付个首付了。儿子要是成了家,他还能帮儿子带几天孩子,现在社会上就时行这个,儿子有娃父母带,一代人管两代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罗根早已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有时候他也会感慨世界发展的速度超越想象,生活也越来越便捷了,目睹着远端的高楼接二连三拔地而起,只可惜没有一间房子属于罗冰。他相信只要自己好好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甜,奈何岁数不饶人,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就已经使他精疲力竭。他没法和现在年轻人比,现在的年轻人勤奋又努力,从白天一直工作到晚上,下了班还能有说有笑的一起吃夜宵。罗根羡慕他们,就算自己不吃夜宵,只要能像他们一样精力充沛就足够了,不得不说年轻就是好呀。不过让罗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情况他没能维持多久,他就被图书馆辞退了。顶替他职务的是一名年轻姑娘,据说还是毕业于教育系的应届大学生。她呀手脚麻利,无论是清理地面还是整理书架,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是罗根比不了的。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谁来招人,雇佣一位年轻有朝气的姑娘总比雇佣一位暮年凄怆老人更为合适吧。罗根心存不甘,可又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一个大学生不去好好教书工作,偏偏跑来抢我们老年人的饭碗。那姑娘也有自己的一套说辞:“教书育人的工作都被排满了,您上了岁数就别折腾了,拿着自己的退休金好好享受生活去吧,也给我们年轻人腾个地,我们也是要工作生活的呀。”罗根看她是个姑娘家不和她计较,考虑到自己的境遇,他心里很不痛快。罗根也不想折腾,可一想到儿子还没有房子没有成家,他也是没有法子,他必须趁着现在身体还算硬朗多为儿子攒点钱。事与愿违,此后再也没有哪家公司愿意雇佣一位退休老人,尽管罗根愿意放低姿态,公司也不愿意为罗根进行担保,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公司完全没必要为他承担相应的风险。此后,罗根时常一个人在街上彷徨,看到昔日的同事正聚在树荫下玩扑克,罗根在远处观望着他们,他现在根本没有想玩的冲动。年轻时他也憧憬悠然自得的晚年生活,退休生活本应该简单幸福的,直到真正退休后,他又开始怀念年轻时候的自己。瞧那两只在杂草里开心打滚的野狗,它们无忧无虑,自己要是能像它们一样就好了。比起羡慕野狗的自在,罗根更是嫉妒这些狗的年轻,不过它们也有老的时候,到了那时或许也会像自己一样不受人待见了吧。不得不说,年龄大真是一个可悲的事实,此刻罗根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没人稀罕的可怜虫。事实上,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考试落榜的可怜虫,罗根不知道钟梅家两个孩子准备的如何了,可千万不要落榜,到头来别和自己一样可怜。

罗伽玟即将迎来高考,乔安与罗伽伊同样在为中考做着最后的准备。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教育的目的已经完全转变成了应对考试。为了应对最终的考试,老师们不得不加快课程的进度,好留有时间去充分复习,这样一来,原本三年六个学期的课程硬是被提前到两年半完成。学习进度的加快让罗伽伊感到身心疲倦,对于像她这样头脑运行较慢的学生这显然并不公平,超量的知识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前面的知识还尚未完全领悟,后面的知识已经接踵而至,随着知识线的越拉越长,繁琐的知识开始在她脑海里打结缠绕,直到她完全失去解开它的信心。老师自然关注不到一个学生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学习失去信心的,更不会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对学习的热爱。罗伽伊对这场考试显得力不从心,以她平日里就不出众的成绩,她很难有机会考入普通高中,可她又不得不应对当下最为公平的考试。就连乔安都知道,在老师的眼中无疑只有两种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以至于后来评选三好学生的标准也由成绩来决定了,至于其他两个标准是什么老师一概不论。乔安记得清楚,邓小强同学是最先获得这项荣誉的学生,也是第一批入团的人,考虑到他学习成绩优秀,自然受到老师青睐。可论身体健康状态,乔安健康的像一匹小马驹,论品德乔安自认为与他旗鼓相当,而经过老师的决定,三好学生荣誉最后还是颁给了邓小强同学。仔细想想,老师之所以这么做也不无道理,毕竟现在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而非育人,他们不会理解学生已是常态,就像教育部门也不会理解老师,一切就像是在玩多米诺骨牌,即便他们命运相连,可他们能看到的仅此是前者的脊背。比起罗伽伊的反应慢和乔安的不用心,对于罗伽玟来说,这场考试完全有利于她。与老师对她的见解不同,罗伽玟从不会把自己列入努力者的名单,更不会狂妄自大的称自己为人才。她觉得自己更像是一名绝处逢生的冒险家,成绩单就是她攀越悬崖最后的缰绳。她十分期待用成绩来改写自己悲惨的命运,在公布成绩当天,罗伽玟一度紧张的吃不下早餐,在查分时她依旧感到惶惶不安。六百二十五分,在经过反复确认后,罗伽玟这才相信了自己的眼睛,她激动地雀跃起来,她是成功的,整整十二年的学习积累,她如愿考进了理想中的大学。罗伽玟有些迫不及待了,她要离开这片给她带来伤痛的土地,去一个真正能够容纳她的家园,那里没有欺凌,没有嘲笑,也没有孤单。那里是成绩优秀学生的聚集地,她可以同他们同台竞技比拼成绩,她无需再逃避别人的目光,因为成绩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只要她成绩出类拔萃,那么她必将万众瞩目。再回看那群欺凌过自己的同学,她挥动着成绩的长鞭将他们驱赶下人生的舞台,他们心里一定很不爽,此刻正耷拉着脑袋将牙齿磨的咯咯作响,一想到这里,罗伽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她可以同这群欺凌过自己的人说再见了,也要同那位陪伴她青春的男孩说再见了,虽然有些不舍,但罗伽玟会始终记得他,记得他那颗水藻颜色的篮球。

相比于姐姐罗伽玟的成功,罗伽伊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迷离。面对成绩单上那行让她感到迷茫的数字,她感到完全不知所措,她不知道如何将成绩告知母亲钟梅,更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人生会如何度过。她心里慌乱得很,可又没有法子,看着不慌不忙的乔安,真不知道他此刻又在想些什么。乔安对自己的落榜毫不意外,仿佛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他知晓罗伽伊因落榜而感到失落,但他并不会难过,更不会迷茫。不管怎样,能和罗伽伊一起成长一起经历挫败是绝对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他可以陪伴在罗伽伊的身边了,与她一起面对不可知晓的未来。作为母亲的卢婉,她不会理解乔安幼稚的想法,任何时候都要把远大前程放在首位,考个好大学才能有好的工作,有了好的工作才能成家过好日子。乔安不这么觉得,他的想法总是有些异端,他认为这个时代的远大前程不再是理想,而是一种违反生命形式的幻想,因为这种幻想是建立在以献祭生命为代价来获取能量的。世间万物都应该遵循自然成长的过程,每个年龄做每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才对,在童年时光享受欢乐童年,在青春雨季享受美妙青春,这才是真正符合整个生命成长的过程。至于这个宣扬努力的时代,乔安更喜欢称其为“献祭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孩子都为了那反生命形式的幻想献祭了自我,并为自己的献祭感到骄傲。这是一种夹杂着苦楚的骄傲,它教会了我们低着头吃苦而非仰起头微笑。乔安可不觉得这是什么好的现象,当一个人为时代奉献青春,那么他一定是值得歌颂的,而当所有人都为时代奉献青春,那么这个时代简直糟糕透顶。何况,更多时候我们竭尽全力都可能无法实现那个幻想,那么我们所做的努力又存在怎样的价值?是为了幻想倾尽全力,然后用余生去治愈童年,去怀念青春,这又是否值得呢?现在想想,我们想通过努力来实现自我价值为何如此不易,或许不是我们努力的不够,而是努力没有尽头。我们从黎明熬到深夜,努力做那做不完的作业,努力上那上不完的补习班,努力早已发展成了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其结果无非就是倦了、厌了、不想在努力了。想到这里,乔安不由自主地打了个激灵,我们曾为珍惜时间去争分夺秒,现在反倒成了对生命的亵渎,对时间的浪费,毕竟时间从不是生命的催化剂,环境才是。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努力都不能使人快乐的环境里,那么所有美好前程都将变成不切实际的幻想。钟梅在灶台前陷入了沉思,她一面为大女儿罗伽玟的成功感到庆幸,另一面又为小女儿罗伽伊的落榜感到担忧。虽然她没能将罗伽玟送出国外,但至少留在国内依旧可以读个不错的大学,只要经济形势越来越好,等罗伽玟毕业的时候,说不定就能供她出国留学去深造了。罗伽伊的情况就相对复杂了,本想着罗伽伊能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渐找到方向,虽说她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但她年龄还小,只要再多给予她一些成长空间,或许她就能够找到理想目标,而非现在自己替她做出人生决定。钟梅清楚自己的人生不成功,她无法保证自己的决定能够为女儿带来幸福,而现在她却不得不这么做,让一个人生本就荒诞的人来为女儿做出明智的决定,或许没有什么比这更加荒诞的了。当天傍晚,钟梅拜访了乔恩医生,希望学识丰富的乔恩医生能够为她找到答案。事实上乔恩医生也在面对同样的困惑,乔安的成绩也不理想,他不敢保证他的选择绝对正确,即便正确,他也不敢保证他的选择就一定适合于乔安。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他更希望乔安能够像男子汉一样自己决定,可事实上他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让一位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来为自己人生做决定,这属实荒谬可笑。”乔恩医生说道。

“考不上高中,咱们也不能让他们去打工吧。”钟梅焦虑不安的说道。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送到城里的职业学院学习,让他们再好好成长一下,或许就能够找到人生的答案了。”可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乔恩医生再度犯了难。

“听说近年来学习计算机很吃香,不如……。”

“未必,”乔恩医生打断了钟梅的话并反问道,“那你觉得公务员如何?”

“铁饭碗当然好啊。”

乔恩医生继续问道,“那你觉得好考吗?”

“据说非常难,也就罗冰那样学习能力特别出众的孩子能够考上吧。”钟梅回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