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报到(1 / 2)

有些家庭和睦美满,让人如沐春风;有些家庭平平淡淡,波澜不兴;有些家庭如人间地狱,只有无尽的争吵甚至打骂。

王羡渝是独生子,又是留守儿童,从小随爷爷、奶奶长大,是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感情内敛的人。

俗话说,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橡根草。

很多时候,留守儿童几乎等同于孤儿,他们的成长环境,想想都可怕。

王羡渝的父亲王国义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勤劳朴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忠厚善良,不苟言笑,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年轻的时候还好,身强体壮,随着年岁渐长,尤其是当了厨师之后,那叫一个膀大腰圆!简单来说,就是严重发福了,这可能是厨师的宿命?

王羡渝的母亲许秀娜是个传统的家庭妇女,温柔善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慈祥而又严厉。

总之,一家三口都是比较沉闷的性格,都不太会说话。

再加上在外面忙碌了一整天,笑脸应付各色人物,回到家就更不想说话了。

所以,一家人就有点过于平淡乃至于显得有点冷漠了。

王羡渝下了长途大巴车,晃晃悠悠间走出汽车站。没搭理站外那几个拉客的私家车主,这特么多半是黑车司机,万一出点事儿可没人管。

老王可是守法的大夏好公民,坚决不碰黑车。

走到大街上拦了个出租车,绿色的。

看不到熟悉的黄色法拉利,王羡渝还真有点不习惯。

“走哪里?”

等老王钻进出租车,司机扭头询问。

“清江山水小区。”

老王报上地址,转头看向车窗外,思绪飘远。

很近。

巴掌大的小县城,远也远不到哪里去。

十来分钟之后,王羡渝回到了记忆中的清江山水小区门口。

十来年前,辛苦了一辈子的王国义许秀娜夫妇看着房价节节攀升,再创新高。咬咬牙,掏出半生积蓄在东安县城区买下了一套老破小。

贷款!

房地产经济似乎是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不可或缺的推手和助力,是拉动GDP和整个经济的根源。

但也仅限于GDP数据好看,其实全是泡沫,是空中楼阁。

一戳就破。

看着眼前这老旧的小区,老旧的楼房,老旧的电梯,王羡渝无语凌噎。

王羡渝想不明白,完全理解不了,老爸老妈怎么会挑这么一破地儿。反正都是贷款,怎么就看中了这里呢。

还特么死贵死贵的。

王羡渝在家里就像是多余的存在,家里任何事都不会跟他商量。与他二叔、三叔、大舅、二舅、三舅家完全不一样。

有时候老王有些羡慕他那几个堂兄弟表姐妹,他们才像是家里的一份子,虽然没有决策权,至少是有建议权的。

王羡渝像个孤魂野鬼似的长期飘荡在外,大城市容不下他的肉身,故乡的小县城装不下他的灵魂。

这世界的繁华与他无关,老王游离在世界之外。

要是能餐风饮露就好了,那是老王向往的生活。

也就是瞎想想而已,老吃不了那苦。

要不是现代社会网络发达,老王可能早疯了。也或许会像许立志一般,困在自己的小世界走不出来,最后抑郁自杀。

回到家之后,许秀娜已经把他的卧室收拾好了。

王羡渝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回家住那么几天,他的卧室早就堆满了各种杂物。

要是老王不提前通知许秀娜,估计今晚就只能睡客厅了。

王国义和许秀娜都在门店忙着,家里就王羡渝一个人。

稍微收拾下行李,老王闲着无聊,干脆打开快抖看小姐姐跳舞。

时间嘛,就是用来浪费的。

快到饭点了,正是饭店最忙的时候,老王不想现在去跟顾客们抢位置,也不想在家自己做饭,只能等到饭点过了再去吃饭。

以前他们家饭店离家里近,老王要是懒得出门,许秀娜就会在饭点前把饭菜送回家。

只是门店房租一年比一年贵,近几年更是越涨越离谱,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最后一算账发现全是给房东打工了,一个月白干!老老王夫妇没办法,只能搬得远一点咯。

正刷着小姐姐,许秀娜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吃饭没有,过来吃饭啦。”

母亲的声音传来。嗓门贼大。

“要得。”

挂断电话。王羡渝朝自家饭店的方向走去。

吃饭的时候,老老王夫妇问了一下新工作的具体情况,老王大致介绍了一下。

“这个是不是有点危险啊,要不还是算了?”

许秀娜有些担心。

“没那么危险。喝口水都可能被呛死呢,难道不喝水了?有什么好担心的,都是命。”

王羡渝浑不在意。

王国义撇了老王一眼,没说话。

“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