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入夜36(1 / 2)

谷口风大,骤如鬼哭。

周武迈着步子缓缓走进谷中。

鞋子踩在皑皑白雪上,发出压抑的咯吱声。

他不懂药材,与那些御剑飞行的正道也不熟悉。一个人在谷中兜兜转转走了许久,只管沿途赏雪,不管山精野怪。

直到天色渐黑,周武这才找了个山洞,打算歇息一二。

周武拾了一些湿泞的松木,又在洞内拔了一些枯黄杂草点篝火。松木耐烧,火势刚好,烘烤的全身暖洋洋。

天色晦暗,谷内寂寂无声,只有篝火中的松木发出噼里啪啦的花火声。

他又取出小鱼干,粗面包等零食,烤着篝火吃着零食,望着浓烟绕雾飘出洞口,思绪渐渐飘远。

数日前,周武在城中结交其他云游的修道者时,意外遇见了老乞丐。

刚一见面,老乞丐露了几手奇异道法,让周武大开眼界,心生向往。

先是举世闻名的缩地成寸,无论周武走到哪里,老乞丐都能不紧不慢的跟在身后,两人也正是因此相识。

紧接着,老乞丐又展现了他的未卜先知,竟然算出周武是楼观派仅存的弟子。

周武当时惊讶无比,差点以为老乞丐知道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可后来,周武通过一些细节发现,老乞丐只是个神通广大的修道者,他或许有点本事,但毕竟不是神仙。

老乞丐并不知道周武穿越者的身份,更不知道周武熟读红色思想,是个坚定的实践主义者。

这也导致两人的相处不是很愉快。

在老乞丐看来,自己有大神通加持,理所应当的可以凌驾于周武之上。

因此,他时常使唤周武跑腿,训斥周武的行为举止,强行灌输自己封建社会的三观。

可周武很快就发现,老乞丐的想法缺少前瞻性,喜怒浮于表面,行事随心而变,不是个干大事的人。

他穿着褴褛衣衫,顶着蓬头垢面,看似快活省事了,但却脏了他人眼。

有道是:正衣冠,端品行,明是非,知荣辱。

正衣冠:指着装整齐、端庄得体。

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反映出了他的身份和品质,正衣冠也被看作是表现自己修养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方式之一。

端品行:指言行举止端正得体,符合礼仪和道德规范。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重视品行,把这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明是非:指对善恶、是非等问题能够明辨不误,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认识。

知荣辱:指能够明确认识到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从而立足于扬善抑恶,力图成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观的人。

所以正衣冠,端品行,明是非,知荣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标准。

故此,两人之后相处的极为不愉快。

尽管老乞丐疯狂秀操作,周武始终不为所动。

他没有盲目崇拜老乞丐,也谈不上有多尊敬老乞丐,反而时常旁敲侧击的研究神咒原理。

老乞丐自然不愿倾囊相授,但周武却有模有样将缩地成寸学了个一招半式。

施展起来,箭步如飞。

这让老乞丐心中极为不爽。

于是老乞丐脾气大变,更是耍脾气想让周武难堪。要是别的古人见到老神仙耍脾气,心中难免诚惶诚恐,但他面对的是周武。

周武就不是个吃亏的主。

你老乞丐不愿教,我周武自己琢磨。

你老乞丐耍脾气,我周武不会躲吗?

就在老乞丐气揣着满腹的鬼点子闹脾气时,周武一声不吭的跑路了。

老乞丐当场傻眼,气的就想抽周武几巴掌。

他用缩地成寸追上周武,然后连斥带训的漫骂周武。他本以为周武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继续对自己毕恭毕敬。

结果迎接他的不是周武诚心诚意的道歉,而是足以翻天覆地的狂轰烂炸。

周武根本不惯着他,扬手丢了几十上百张炎爆符招呼老乞丐。一张炎爆符的威力堪比高爆手雷,几十上百张的炎爆符岂是儿戏?

老乞丐没听见周武的道歉,只听见震耳欲聋的轰隆声,还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炎爆冲击。

疯狂的爆炸直接将方圆数里的地面犁了个遍,掀起遮天蔽日的尘烟,炸得老乞丐是灰头土脸。

等老乞丐从漫天烟土中出来时,周武已经施展简化版的缩地成寸奔逃到数十里之外。

老乞丐气的直跳脚,两根焦灼的眉毛陡然竖起。

可他毕竟也不是小孩,经过几日的冷静之后,慢慢放下了态度。他也看出周武并非庸俗凡人,不能用凡人的眼光看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