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班底(1 / 2)

待吃过早餐,吴娘子对赵伯玖道:“昨日官家已经通知我了,你的住处就在我院子旁,日后吃饭来我这吃便可。”

说完,吴娘子转头对瑶琴道:“瑶琴,你领着玖哥去他住处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短缺的,让玖哥提出来,你尽快找入内内侍省那边置办置办。”

“是。”瑶琴再次应道。

赵伯玖赶紧从座位上爬下来,拱手向吴娘子行礼道:“阿娘,我先过去看看了。”

吴娘子点头,赵伯玖跟着瑶琴便去了自己住处。

南宋皇宫虽然不算大,用房也颇为紧张,但赵伯玖毕竟是宗子,一个独立的院落还是能挤出来的。

瑶琴领着赵伯玖来到吴娘子房子旁的一个院落中,院落面积不大,房间也不多,堂屋、卧室各一间、两侧偏房一共四间。

房间里面的设置也颇为简单,桌椅、茶几、柜子、书柜、熏香等等,皆是些日常之物。

赵伯玖满意的点点头,他走到房间椅子上坐了下来,面对跟着过来的五个侍从,以及瑶琴和瑶琴一块过来的两个侍女。

赵伯玖道:“诸位且介绍介绍自己吧。”

众人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个面色清秀的少年首先站出来向赵伯玖行礼回答道:“奴婢冯虚,开封人、家父乃是原干办御药院、寻兼干办皇城司、武功大夫、宣政使、明州观察使冯益。”

一边说着这家伙还挺骄傲。

而赵伯玖听着这一串官名有点头疼。

宋朝的官职颇为复杂,官名和实际职务基本已经相互分离了。大略划分的话,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可以称之为本官或者寄禄官,“寄禄”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定工资用的,主要就是为领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

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差遣或者“职事官”,这是指官员实际的职位,真正决定了一个官员的权利大小。

第三类可以称之为“职官”,一般指“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中的官职,多是授予高级文官的清贵头衔。若是类比的话,便相当于现代的技术职称,或者两院院士之类。

刚刚这冯虚所言,真正有含权量的官职就是干办御药院和干办皇城司两个官职了。

但这冯虚在这两个官职前加了个“原”字,就太微妙了。

剩下的四人相互看了看,也分别介绍起来,分别叫李采和、王绪真、蓝多闻、张应星。

全部都是开封人,而且介绍的时候全部介绍了其父亲是何人。

当然,无一例外,其父亲均是宦官。

这里就不得不说宋朝的宦官制度了。在太祖时,宦官多是原后周宫廷的宦官队伍收编、割据政权宦官队伍的收编以及其他渠道,然而到了宋中期以后,宦官来源的主要途径就剩下一个了,那就是宦官的养子。

这样是为什么派到他这边的人的爹也全是宦官了。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群人里他们的父亲有什么东西头供奉官、内侍高班之类的,但除非官职较小,所有官职较大的前面都要加个“原”字,也就是已经退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