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败走八角台(1 / 2)

欢乐的时光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大席已经连摆了七天,今天就是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开始包饺子,放鞭炮。

午夜,老张出门进院里准备放鞭炮请神,屋里的人也把饺子下到了锅里,顿时外边就噼里啪啦的响起了鞭炮声。

张谨站在院子中,火光映红了他的脸庞,竟勾起了自己的童年记忆,小的时候每次过年放炮,张谨都会像这样站在自己父亲的身旁,看着噼啪作响的鞭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而张谨经常会因为经受不住夜里的寒冷而提前跑回屋中,隔着窗户看着院中鞭炮爆发出的火光,当等到父亲回到屋中的时候,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年三十儿的饺子的时候,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顺子,顺子?”一声呼唤将张谨从回忆中唤醒。

老张说到:“顺子,这天太冷了,快和爹回屋吃饺子去!”

老张一边摸着张谨的头一边说道。

张谨跟着老张进了屋,这时候第一锅饺子刚好出锅,盛好了放在桌子上,老张夹起了一个饺子,刚要放进嘴里,就听外面突然传出来“嘭”的一声枪响,老张顿时面露不悦,大声骂道:“那个兔崽子大过年的时候走火了!”

正在老张发火的时候,汤二虎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边跑边喊:“不好了,金寿山这个兔崽子带人把咱窑给围了,刚才的枪声就是哨兵临死之前放的!”此言一出,屋里好像凉水掉进热油锅一样,瞬间就乱了起来。看着乱作一团的屋内众人,老张大喊一声:“都给老子闭嘴!”屋子里立刻安静了下来,老张先是听了听外边的声音,发现屋外一片寂静,无法判断外面有多少人,老张当机立断,走为上策!

老张拔出自己从不离身的短枪在前面开路,汤二虎背起怀孕的赵氏,一个可靠的伙计背上了大女儿,张谨则是紧跟在老张的身后,顺着小路冲出堡子。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金寿山不但领着自己手下的土匪,还有一伙俄国人,一直跟在我们的身后追,金寿山估计自己胜券在握,一直不急不缓赶着,仿佛吃定了我们一样。

老张时不时的后头查看敌人的追击情况,无论我们如何加速,追兵始终跟在我们身后。

“他妈了个巴子的,爹娘再多给我生两条腿就好了!”老张喘着粗气暗骂道。

跑了大概有二十分钟,猛地发现前面有个屯子,老张转念一想,大喊一声:“进屯子!”一行人直接闯进了屯子里。

老张回头对汤二虎说:“这么跑不是个事,你们先在附近找个地方躲一躲,缓口气,我带几个伙计找找看这个屯子有没有啥牲口,帮咱跑。”

汤二虎点头应是,带着张谨和女眷在附近隐藏了起来,老张带着几个人一头扎进茫茫夜色中,估摸着过了三五分钟,听到了一阵马的嘶鸣声,但见老张骑着一匹马率先冲到我们跟前,“快上马,那帮兔崽子已经进屯子了!”

“呯!”就在我们刚准备爬上马背的时候,身后的已经开始响起了枪声,老张急声喝到:“快点快点,那帮兔崽子马上就追上来了!”

我们连滚带爬的上了马,一溜烟儿的跑出了屯子,才堪堪甩下追兵,逃出生天。

约莫跑了两三个小时,老张便让我们在一个树林子里歇息,而他自己依旧紧握着手枪,坐在林子边,警惕的观望着四周。

此时的老张一边紧张的观察敌情,一边在思考下一个落脚的地方,思来想去,老张决定去大高坎投靠冯麟阁,这个在自己少年时期相交甚好的大哥就是老张的救命稻草。

老张将汤二虎叫到身前,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汤二虎点头道:“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等咱东山再起,第一个就灭了金万福这个兔崽子!”

在两位主要领导一致同意行动之后,所有人在短暂的休整过后就启程出发前往大高坎,突然,汤二虎紧夹马腹,从队尾来到了在前面开路的老张身边。

“兄弟,我猛然之间想起来了,要去大高坎的话,一定得经过八角台,前一阵听说八角台也组建了自己的保险队,咱这手里基本都拿着家伙,就怕到时候闹出什么误会。”汤二虎说到。

“确实应该找个学问人帮咱去说和说和,嗯,这样,咱向往大高坎那边走,在八角台附近村屯找个学问人,帮咱给八角台的保险队队长,和对方讲清楚咱就是借过,请他通融通融。”

汤二虎听完之后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说到:“还是老张你有办法啊,行,就这么办!”说完之后,汤二虎又打马回到队尾,继续防止有人中途掉队以及断后。

继续行进了三四个小时左右,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叫居家屯的地方,这是八角台附近比较大的一个村屯。老张将我们安置在屯子外歇息,自己则带着汤二虎和几个亲信进屯子,准备找个比较有名气的学问人帮忙说和说和。

屯子里,赵家老宅。

一个年约三四十的中年文人正在屋内看书,老父和老母在堂中喝茶闲聊。突然,大门被人敲响,老父亲大声喊道:“谁啊?“

“老赵是我,老黄,今天有几个贵客想要请您儿子帮个小忙!”门外答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