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姑娘请披黄袍(六)(1 / 2)

  一日中午,她用过饭后,没有练字,而是将自己最满意的字挑了十篇出来,卷起。

  鹤洲最高处是庐陵书院的书阁,书阁后面就是一排夫子们居住的屋舍。

  梨花谢了,金色的栀子开得正好,孟月池路过的时候忍不住看了一会儿。

  正午时分金色的光映在她的眼里,她忍不住眯了眯眼睛,又笑了。

  “字练的不错,就是太收着了。”

  树下,满头白发的薛重岁坐在摇椅上优哉游哉,一页一页翻了一遍。

  看着花儿一般的少女,她笑着指了指几上摆的枇杷。

  “你吃你的,光站着倒像是受训来了。”

  孟月池拿起一枚枇杷,撕去了皮,却放在了薛重岁的手边。

  老太太歪头看她:“我让你吃,你给我干嘛?”

  孟月池又拿起一枚枇杷,嘴里说:

  “总觉得您懒得给枇杷去皮。”

  薛重岁眨眨眼,笑着拿起去了皮的枇杷:“你还真说对了!我真不耐烦你们南方这些水果,跟人似的,都得扒了皮才能品,切开都不行!”

  孟月池把第二颗枇杷自己吃了。

  十岁的小姑娘被甜得眯起了眼睛。

  “凡是要去皮的水果,总是水润多汁,您嫌麻烦,不如寻个人替您去皮。”

  “哈哈哈哈哈!古灵精怪!”薛重岁抬手,隔空点了点孟月池的小脑袋。

  在庐陵创办书院,以薛重岁之声望,不难,可细微之处,却掣肘颇多。

  “月池,你可知道我为何要来庐陵办学?”

  孟月池将第三枚去了皮的枇杷放在了她的手边。

  “庐陵,书香腹地。”

  “于男子是书香腹地,于女子,却是桎梏最深之处,你有个交好之友叫息猛娘对吧?”

  孟月池点头。

  “她是阳湖渔女,父亲生前有渔船两艘,只她一独女,按照明帝时候的《大启律》,她父亲去了,两艘船都是她的,按照穆宗时候的《大启律》,她父亲去了,族中可按照市价五成收了那渔船,但要将她供养至成年。可如今,她爹没了,她族中直接霸占了渔船,还要将她卖了,她求告官府,官府要把她送还族中……”

  薛重岁语气平淡,她活得太久,经历了太多,已经极少会有愤怒之意了。

  这天下有无数的息猛女,还有无数女子,连息猛女都不如。

  “世人总以为扶正之乱是瞬息之间的天翻地覆,又哪知道是日拱一卒,滴水穿石?世家势大,朝臣结党,税法荒废,穆宗只能退让。明宗有闻初梨、苏姮两位女相,还有六位女臣入了凌烟阁,英宗有乔淑娘、左秋月,穆宗临朝之后,六部尚书就只有一个女子当过,遑论女相。”

  拿起去了皮的枇杷,她笑着说:

  “我来庐陵,因为庐陵,这书香腹地,也是朝臣结党的根脉所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