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朝会(下)(1 / 2)

良久,看完后赵祯对下面说道:“邕王、兖王、诸位相公你们也看看吧,小姜将军构想很是符合朕的心意。”然后内侍将奏折接过转交给邕王等人。

又过了一会儿,几人看完后纷纷点头,要完全按照奏折里的方略实施,这还真是一笔好买卖,既能以军事手段威慑海外朝贡体系国家,还能获取到大宋急需的金银铜等贵金属矿物,变相的增加了国库收入,就是极为考验海外驻军将领的综合能力。

此时的邕王看向姜淮的眼神充满了欣赏,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女儿嘉城郡主的婚事,原本以为收拾了荣家后齐衡必属自家了,谁能想到还没等登门,这齐衡早早跑出去游学了,齐国公和平宁郡主也老是说以等孩子回来再行定亲,这分明是推托之词,但人都不在想拿捏也得对上人啊,就算逼得齐国公夫妇同意了,人都不回来那不是活生生耽搁自家闺女嘛。但现在看来这姜淮也是不错的人选啊,回去和王妃商议下,先打探一下,没什么问题就等从海外安全回来了再行定亲。

兖王不屑的看了眼邕王,用屁股想都知道他在给他那个娇养得不成样子的女儿择婿呢,他觉得姜淮这样上马管军下马治民的能臣,未来一定能够成为自己的肱股之臣,嗯,这样的臣子要保护好,不能让邕王得逞。

蔡襄作为计相对这份奏折里的量化数据十分的认可,深觉姜淮入错行了,应该去科举,三司这边才是他能够发挥才能的地方。

韩琦看完后原本想让本朝的文官去这些占领地去管理民生,但又一想文官这边怕是还真没几个想去海外的,那不就是变相发配了吗,而且语言和文化也不一样,驴头马嘴的事儿估计也少不了的,想到这里也有点说不出口了。

欧阳修也是没想到当年来忠敬候府报道的小年轻短短两年就成长到如今的地步了,深感后辈有人啊,我大宋如此人才济济,总有一天能恢复汉唐盛世。

最后曾公亮看完后,没有将奏折继续给下面的官员看,又上前低声详细的问了姜淮几个问题后,和几位相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向赵祯道:“陛下,太原伯大才,这份策略价值千金,我等觉得可以一试。”

又转头对其他官员道:“诸位同僚,此策略十分重要,为我大宋机密,就不能给众位看了,还请见谅。”说完作了一揖。

赵祯笑道:“既如此,曾卿就负责拟旨吧。”转头对姜淮说:“姜卿,你也开始准备吧,朕年底前要看到你所说的金银运到汴京,哈哈”赵祯对自己选的人十分满意,不仅打仗行,没想到出海拓边治民也是一把好手。

姜淮赶紧谢恩,心里同时想到:您老应该是看不到了,我也以此向下一位皇帝卖个好吧。

朝会结束后,姜淮没回家,在宫中拿到旨意后,直接去了西郊大营选兵,这次要从全体禁军中选出一万懂水性的兵卒将校。

另一边下朝的肖奈一回到家中,就被父亲曹佾叫到了书房,进来以后屏退下人,曹佾问道:“诱儿,今日朝堂之事你怎么看?”

肖奈真的很想回一句我站着看,怎么古人都喜欢各种揣摩试探啊,亲父子还来这套,不由得回道:“父亲说的可是太原伯出海一事?”

曹佾点了一下头说道:“姜淮这小子原来我也没少见,不声不响的练就了一身出色的沙场本事,原本我觉得勋贵势力中我将你大哥和你培养的就不错了,没成想还是输了姜桐这老泼才一次,依你看在这朝堂颇有些风雨飘摇的时候,他这么一位统兵大将自请外放,我总觉得有些内因在里头。”

肖奈不由得佩服起自己这位便宜老爹起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都能看出些东西出来,姜不愧是老的辣。

当下说道:“儿子以为,他应是看出了些什么,想要退一步出去避祸,不然一位执掌一军的大将突然操心起文官的事来了,还要冒险出海,都是伯爵了还这么拼,事出有妖啊。父亲还记得前些日子我跟您说的邕王之事吗?”

曹佾沉重的点了点头:“当然记得,我儿说的全应验了,兖王和荣家怕是要联手了,没看你哥哥到现在都没回家嘛,我将他留在你姑姑身边了,一旦兖王他们真要逼宫,我们要优先保住你姑姑的性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