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使团25(1 / 2)

  茶楼中很是热闹,但由于是清晨,人还不多。明玄坐在雅间,耳边听闻楼内的人都在讨论近来时事。

  其中讨论得最多的就是乌瀚使团进京一事。明玄垂指搭着茶杯,侧耳细听。

  “乌瀚人得寸进尺。”有人愤愤,“我泱泱大国,到了今天这一步,竟然要和一弹丸小国讲和!将所有的兵力倾巢而出,我就不信那些乌瀚人还能进犯边疆半步!”

  “国库里没有钱了,”一人看了他一眼,“就连官吏的俸禄,都压了两个月未发。再说了,今上并不信任广平王,何况他近日病重,宫中的太医都说恐怕不能好。”

  对面之人沉沉地叹了口气。“我等平头百姓,又能有什么办法!”他话题一转,转到丰乐帝身上去,“先帝在位时期,享乐无度,掏空了国库,朝中还不知道有多少贪官污吏,我做生意的兄弟最近和我说,头上的税收又增了两成!”

  明玄坐在旁边听着,眼底古井不波。

  丰乐帝的名声绝对不好。

  他在位期间,只有前期,大晋国内尚且算得平稳,后来国内贪官污吏横行,甚至牵连到了边疆,军费不足,不得不裁撤兵员。

  乌瀚和渤族人就借着这个机会攻了进来。那几乎是大晋被外敌入侵最严重的一次,几乎横穿了整个中原,捅到了京都这个心脏。

  然而丰乐帝又是个极其幸运的皇帝,因为在慕家两位顶梁柱的将军去后,他这一辈出了个有能力掌控南北兵权的宣平王,范胥。

  范胥的妹妹叫范巧,而范巧正是他妃子的一员,还有了个儿子。范胥就算不为了自己,为了这两人,也得忠心耿耿地给皇帝做事。

  他是个才能平庸的皇帝,如此一比较,就显得他的儿子和臣下格外突出。他又不是个有容人之心的皇帝,这矛盾越积越多,越积越尖锐,最终还是爆发了,以一个令人不喜闻乐见的烂摊子收场。

  “如今战事是否爆发,维持平衡的丝线全悬在广平王一人身上。”又有人说,“二殿下和陈将军一死,北疆便只有广平王一个能仰仗的主将。若是广平王一出事,战争恐怕瞬息之间就会到来。”

  “难说。”有人反驳道,“此次乌瀚议和,还是诚意十足的,为了表示和谈诚意,将叛将范胥都押解回京。朝中大人物也一力主和,我记得王大人……”

  “慎言!”

  明玄垂下眸子喝了一口茶,放下杯子,抬头看见对面坐了个陌生的女子。

  这女子约莫三十几岁,披着件简单的旧袍,袍角是暗蓝色的冰霜纹。

  她面容普通,泯然于众人。白衣白靴白袍,眼眸平淡得甚至有些温吞。然而她并不是个简单的女人。明玄视线不动声色地从她脸上移开,看见了她放到桌上,轻轻搭在桌沿的手。

  这手十分修长,薄薄皮肉包裹着骨骼,皮肉之下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青色血管,显出一种别样的劲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