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连州71(1 / 2)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连州军虽早有准备,但对方的准备明显要更为充足。连州军才死了主将,军心不稳,赫连喻研究了连州军的打法十几年,来势汹汹,兵力更是连州军的数倍之多。两相比较,连州军的侧翼损失惨重,即便有幸存的小股兵力,也在两国联军的搜寻下被逐步清扫。但侧部的全力突围,给主力带来了一线生机,让他们成功闯出了两军利用地形优势精心策划的合围,向东闯入了西秋隘。这里地形险峻,易守难攻,这支由乌瀚人和渤族人组成的军队便分成了两部分。其中,赫连喻率渤族军队,亲自守在此处。

  按理来说,他早在一个月前,就应该到前线去了,但赫连喻作为主将,他的眼光确有独到之处,他也能看得出来,如今的大晋没有主将,缺少一个统一的调度,朝中又奸臣当道,最后难免要出面乞和。尽管他们心中明白,以如今这些兵力,要打到大晋的南边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逼得大晋的皇帝投降。

  就算达不到这个目的,只要一打进去,单是从中原腹地掠夺的财物,就足以补偿这次发兵的损耗数倍有余。就算没有逼得大晋的皇帝求和,能亲手毁灭给他带来耻辱的连州军,这次出兵也就值得了。

  他要亲眼见证这支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的败亡。

  不过,即使心里明白,这支被重重围困的主力军队已经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但赫连喻对待连州军的态度还是不可避免地有几分谨慎。

  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一个军队的主力。

  赫连喻很早之前就可以命令出兵,将这支主力部队一网打尽,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将他们包围起来。这样做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尽可能降低损失——如果强攻,难免有手下死伤,他此次带出来的兵士已经折损了不少。连州军可不是中原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赫连喻时刻警惕着他们背水一战。

  还有一部分原因恐怕他自己不会承认——那就是他本能地提防着这支军队。他要用最稳妥的手段,追求一个最完美的胜利。像这样重重围困,还要提防偷袭,不出半个月,粮草和水源都会耗尽。到时候敌方早已被饥饿和疲惫拖垮,而他手下军队皆是锐气十足,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报——”

  “敌军向外通信,被我军截获!”

  赫连喻端坐主桌沙盘之前,见到士兵从带进来的革袋取出一只传信的飞雁,翅膀犹带血迹,他不由眉毛微挑。

  不出所料,被层层围困的连州军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外界求援。

  然而,这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这些日子,对面的连州军营连一只蚊子都飞不出去,罔论通风报信之人。赫连喻派到中原的探子早就散开消息,说连州军已经全军覆没。晋朝朝廷向北边降旨询问,北边却毫无声息——信使到了半路,就被截杀了。此消彼长之下,更不可能等来什么援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