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良篇 第2章 涟漪渐起(1 / 2)

“砰”,并不算很响的一声,大门洞开。

年轻男人身高腿长,几步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刷刷刷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树”、“果”、“鱼”,几个字瘦劲之极独成一体。

他双手抱胸走下半步,轻轻慢慢靠在讲台上,斜睥着众人缓缓道:“座上的各位学员,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凭什么坐在这儿,有什么资格坐在这儿?”

男人下身深色牛仔裤,上身白色衬衫,袖子挽到小臂,下摆轻浮地扎在腰里。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后,一双狭长的丹凤眼来回扫视着阶梯上的众人。

明明这是个阶梯教室,讲台应是整个教室的最低点,但此刻却给他看出了一个居高临下的感觉来。

见没人回答,他又眯眯眼笑道,“答对的人加五分哦~”

没人被他骗到,大家都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敲打人了,谁回答敲谁,谁头那么铁,能得着那五分啊?

而上过几次课的更是门儿清,这是他惯例的课前敲打,台上的这名教员容不得有人在他课上摸鱼,往往要来这么一遭,既是提醒,也是警告。文雅点就是劝君惜时如惜金,莫等无舟苦作吟;直接点就是,老子脾气很爆的,敢在我课上摸鱼就滚出去!

但总有人愿以身作捧,左看看右看看见无人回答,便自以为高人一等,急不可耐答道:“就凭我们都是人才,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当然有能力、也有资格坐到这里进修!”还不算太蠢,知道把大家拉上一起,可能坐在这里的又哪个是泛泛之辈呢?这样急着跳出来的蠢蛋,大家反而不屑与之为伍。

果然,闻言男人用手掌轻推镜框朗声道:“劳苦功高者不计其数,潜心向学者多如恒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是你们都不知道为何你们能坐在这儿,又为何要坐在这儿,那这堂课不讲也罢。”

“再给你们五分钟,答不出来这节课你们就自行安排。”他音色冷淡,恍若刚才说的话半分提不起他的兴趣。

台下学员们心中顿时叫苦不迭,那蠢蛋不知道哪来的,竟敢惹了教授不高兴。

是了,他是福都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他的公开课大家抢都抢不到,根本不需要以此来充作业绩,教学生纯粹顺手施为,教多教少无非是一念之间;他还是国家科研的重点研究员,每天都有忙不完的项目要做,能做公开课只能说是他大发慈悲。年纪轻轻就位高权重,说实在的,传道授业这种事与他能有什么联系呢?

达则兼济天下?别开玩笑了。

这种美好的大同理想并不适用在今天,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就算有空闲的时间,为什么不留给自己呢?传道授业这种事充其量只能属于个人爱好。

教授他讲究的是因材施教,不是古孔子提倡的根据个人特点制定不同教学方案,这个因材是看你是高材还是蠢材,如果是高材,那你当然可以坐在这里孜孜而学,但如果是蠢材,,那对不起,你真的不配听他的课。

最开始抛出的问题便是一个小小的考验,而现在看来大家的回应让他十分不满。

迫不得已的,底下开始试探地给出答案。

“因为我擅长理论研究,发表了......几篇论文。”有人声音越说越小,他的几篇论文在教授面前不异于蜉蝣较比青天。

“因为我受勋二等功。”有人骄傲地说道,可这又如何不是坐井观天,你若是见到教授的履历可还说得出此话来?

眼见着教授的眸子越发冷淡,大家的心也渐渐沉了下去,他们距离教授、距离项目研究还是太远太远。在这个异常多发的时代,一线研究员们身上的担子太重,而他们堪堪只能算作还在襁褓之中,只不过能睁开眼睛张开耳,试图抓住各种事件、各项成果中漏下来的只言片语罢了。需要培养的人太多,他们今天也只是轮到了旁听的资格,而且今天课上有太多庞杂的人,他们一看就不是学生,也不知道是怎么预约进来的。

这时突然有一人举手回答道:“因为我能处理‘涟漪’事件。”

“很好。”教授抬眼淡淡一瞥,““涟漪”。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在场的诸位是经过挑选而出现在这里的,要么是志向研究涟漪项目的高材生,要么是涟漪现象的幸存者,要么是曾奋战在一线处理涟漪而此刻来到这里学习的进修人,无一不与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有着强联系。”

“也包括你。”男人遥遥用教鞭点了一下“二等功”,却换得他一阵耀武扬威,罢了,确实是个没头脑。

“我希望你们能明白这样一个观点,你们被选中,是因为涟漪;你们坐在这儿,是为了涟漪。有物映物,无物相生,过往的经历塑造出你们此样的人,此刻的你们即是因涟漪而存在,而且不仅仅是你们,还有福都大学,还有许多以后你们会接触到的人,都是因着涟漪而存在。

“连我也不例外。”教授推动镜框,他眼神沉静,在那一瞬间仿佛有一丝落寞在他眼中流转。

“涟漪,这是一种复杂到堪称诡异的异常自然现象,它强大到几乎不可抵挡,它让人类意识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多么匮乏,我们引以为傲的纪元在它面前恍如纸楼泥堡,每当它潮起潮落,我们建设的一切便土崩瓦解,我们能做到的也许只不过是污染了这片环境。我举个例子,庞贝火山。”这是一个十分经典的教例,涟漪事件爆发,一夜之间两万人化作石灰雕像。

“在它面前,所有的科学、人伦、生死、荣辱,所有人类的荣光都为之折服,它是影响人类生死存亡的大敌。人类之于这样的自然伟力,又能留得下什么呢?”教授自嘲一笑,但这并不能缓解阶梯教室里凝重的氛围,但有些话不得不提前说明。

“我希望诸位明白,你们为什么坐在这里,又是在为什么奋斗。

“我就不再带你们重温宣誓了,你们既然选择了这里,就不会有回头路。即使未来颠沛流离、迷离失所,最后众叛亲离、道尽途穷,你们也要永远绷住那根理智的弦。

“因为你们的肩上,是民族生死存亡之大任,身后,是你们的亲朋挚爱手足兄弟。”

没错,这里是有着军事背景的院校,尽管台下的众人此刻良莠不齐,但他们个个身上的使命不异于肩枪的士兵。

他顿了一顿,问道,“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它们被称为“涟漪”么?”

“是因为‘树果鱼’理论......”有人低声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