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1)

五帝本纪的辉煌篇章终于落下帷幕,江辰在塔璃的引领下,离开了那个神秘之地,踏入了一片未知的领域。

五帝本纪过后,紧接着便是夏本纪。江辰静静地坐在塔璃带到的这个空间里,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夏本纪所描述的故事,正是关于禹那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治水历程。

禹,名为文命,他的父亲是鲧,而鲧的父亲则是颛顼帝。颛顼帝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更是伟大的黄帝。如此算来,禹乃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然而,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未曾登上过帝王之位,他们只是作为臣子侍奉于天子左右。

江辰心想:“禹虽出身名门,却历经磨难,终成大器。他的故事,想必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正想着,眼前忽然浮现出一幅画面。禹率领众人,与洪水搏斗,场面惊心动魄。江辰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禹的决心和勇气。在禹的努力下,洪水逐渐退去,人们欢呼雀跃。禹因此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了夏朝的开国君主。江辰目睹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明白,禹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是因为他的天赋和努力,更是因为他心怀天下,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

在尧帝执掌天下大权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汹涌而至。这片广袤的大地被无尽的波涛所淹没,洪水如猛兽般肆虐,气势磅礴地环绕着高耸入云的山峰,无情地淹没了低矮起伏的丘陵。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忧心忡忡,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尧心急如焚,决心寻找能够驯服这场洪灾的能人志士。于是,他召集四方诸侯和朝廷重臣共同商议对策。众人纷纷推荐鲧,表示他有能力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然而,尧却对鲧心存疑虑,认为他曾违背天意,甚至毁坏自己的家族声誉,实在难以信任。

面对尧的质疑,四岳和群臣们劝解道:“虽然鲧曾经犯下错误,但在众多大臣中,确实找不出比他更为出色的人选了。恳请陛下给他一个机会,或许他真的能够平息这场水灾。”

尧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暂且相信众人的建议,让鲧负责治水事宜。鲧满怀信心地上任了,开始全力以赴地研究对抗洪水的方法。可惜事与愿违,尽管鲧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治水成效甚微,最终未能彻底解决水患问题。尧无奈之下只得将鲧贬谪流放。

之后禹也步入父亲的后尘,开展了治水的道路。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怀之后,又继续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常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修治完毕。东北鸟夷部族的贡品是皮衣。其进的路线是绕道碣石山向西,进入黄河。

最后禹也成功了。江辰感慨禹的伟大,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像禹一样坚韧不拔。突然,空间中泛起光芒,一个古老的卷轴缓缓展开。江辰走近一看,上面记载着禹治水后的事迹。

原来,禹成功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制定了税收制度。他还选举贤能之人担任各地官员,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