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夜11(1 / 2)

   如果不是了解他们人品,艾薇真会觉得他们是来看笑话。

   这几十年来,政府始终致力于消除阶级差异,却难以做到彻底剿灭。大家都以为人工智能的革命能带来新的生产力,却没想到科技的急速发展却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艾薇她们有幸生活在相对稳定的一区,却也做不到彻底的“人人平等”。

   正如赫克托。

   不必讲他父母身居要职,都在为隐秘部门效力;只是他的履历,也足够惊艳,惊艳到当父亲得知完美匹配的结果是他后,从坚定的“拒绝政府包办婚姻”派,摇身一变成了“女儿,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

   这份基于信息匹配而没有感情基础、身份悬殊的婚姻,目前不被大众看好。

   那种“就像配种”一样的念头,也并不只是艾薇一人独有。

   一部分群体十分排斥这种信息表格,认定政府在非法收集他们的个人隐私,进而抗议这侵犯了人权;性取向为同性、异性、自认为是同性的异性、自认为是异性的同性——都还好说,有些人的伴侣取向为非人类物品,包括不仅限于桌子、椅子、鞋子、树木、动物(这个是否有罪尚在商议中)——

   他们的伴侣注定不能填写这份择偶意向调查表,这让他们认为受到了歧视。

   作为第一例匹配成功的夫妻,这段婚姻所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

   准新娘艾薇感觉到轻微的焦虑。

   因审美不同,许多主观的要求并不能被严格执行,比如,在择偶意向调查表上写“我要一个帅哥”,未必能成功。

   众所周知,往男厕所丢一只鞋子,砸中的十个男人中,有九个会认为自己非常帅,剩下的一个认为自己帅爆了。

   她不知道这个匹配来的男人长相如何,那张照片也没敢看——万一让她毫无兴趣呢?

   还有那些关于身材的详细数值,有一部分是艾薇打算订制伴侣机器人的数据,一些数字精确到了毫米。

   值得一提的是,相当一部分数字有些过分了。

   订制伴侣机器人时,好友百合给她发过提醒短信。

   「不要依照那些涩情小说来定制;如果按那些东西来,只怕需要打麻药才能塞进去。」

   艾薇还没来得及修正,就被要求填那份调查表。表格的填写有字数要求,她便粘贴复制了订制伴侣机器人的初版文档。

   事情从此便往失控的方向发展。

   百合吃惊地问过艾薇,她究竟填了些什么,才匹配到对方?

   艾薇想要自暴自弃地回她,填了需要打麻药才能成功的东西。

   残余的理智让她克制地回复对方。

   「向上帝虔诚许愿」

   婚宴上,前男友们也来敬她酒,年长的那个客气地说了些场面话,微笑着祝她新婚愉快,体贴地提醒她,少饮酒,对大脑不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