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鬼监控(1 / 1)

“鬼监控”的传说流传在监控设备刚普及的那几年,社会犯罪率有所下降。刚满十八岁的高中男孩骆林,下晚自习放学回家,突然见到黑暗小巷远方,一个男人正在追一个女人,女人体力不支,被赶上按倒挣扎不得。男人把她的衣服撕烂扯碎,拖进黑暗之中。骆林起初不敢声张,但心中正义感涌起,鼓起勇气向事发地点摸索过去。没过多久,远远看见歹徒从路边一座公共厕所中跑出,三窜两纵消失在夜色中。他顾不上追赶,冲入公厕查看女子的状态。女子衣冠不整,浑身抓痕。伸手一探鼻息,又俯身听听心跳,已经没救了。他懊悔不已,如果不犹豫果断出声制止,或许能挽救一条生命,当下拨打急救电话。

街角黑暗里传来快门的声音,一双躲在相机后的眼睛,阴森森地注视着发生的一切。

事故现场迅速被封锁,出乎骆林意料,有目击者检举揭发,当晚只有骆林一个人路过案发现场,有重大作案嫌疑。

他很快被当成凶手羁押受审。

“你怎么知道女厕所里有变故?”

“我在远方看见的。”

“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人证物证俱在,想抵赖、耍小聪明,趁早死了那条心。现在被害人还没断气,认罪可从轻判决。”

几张照片被重重摔在他面前的桌子上,照片角度刁钻,骆林检查被害人状态等等一系列行为,在拍照人刻意寻找的角度下,竟像猥亵的动作。胶片记录的时间与女子死亡时间基本吻合,他身上又有女子的组织样本,骆林屈打成招,在两个月后被执行死刑。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说,骆林遗体在火化前,两只眼睛怎么闭也闭不上。死者心有怨念,死不瞑目,来生恐要变成恶鬼伤人。

骆林到死都不知道第二位目击者姓字名谁,无冤无仇,为何加害自己。

第二位目击证人的真实身份,按道理来说应当秘而不宣,可这位一心想搞大新闻的下岗报社记者公然在各大场合抛头露面,宣扬骆林如何禽兽不如,自己又如何见机行事,用相机记录下他的暴行。一夜之间,记者摇身一变,从失业工人变成万众瞩目的英雄。报社社长亲自邀请他回归报社工作,当地书法家赠送他一块“处变不惊,见义勇为”的牌匾。

没人知道被隐瞒的事情真相:他失业后夜夜买醉,又舍不得卖掉相机,回家路上正好遇见真正的凶手行凶,吓得拔腿就跑。转念一想,岂不错过了一次大新闻?可如果袖手旁观,又如何造势呢?思索之际见骆林跑进公厕,故此得一毒计。

“离得太远,想过去救人也来不及,可不能就这么放跑他呀。我急中生智,一边赶往事发现场,一边用手中相机记录下他的长相,终究来晚一步,那不幸的女子已然丧命。”

人们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在朋友的吹捧声中,他真的把自己当作见义勇为的大英雄,将牌匾挂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

骆林去世后不久,学校附近监控修缮完毕,不止一个夜班保安声称,午夜监控记录下,公厕前游荡着穿校服的人影,身形酷似骆林。这件事情引起学校师生的极大恐慌。报社记者起初并不相信,直到亲眼目睹监控中场景,果真有身穿校服者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可监控摄像头怎么会照进去鬼魂呢?他暗中监视事故路段,结果令人毛骨悚然,空荡荡的街道上不见人影,可监控中竟自有鬼影闪动。他坐卧不宁,做梦梦见没有脑袋的骆林索命。于是高价聘请道士做法驱鬼,发动周围民众贴符咒洒狗血,一连折腾半个多月,似有成效,监控中再无鬼影闪动。

又过了几年,一个连环强奸杀人犯在外地落网,交代了自己连环作案的时间地点,其中有一被害人遇难的情景与“骆林案”类似,押送他指认犯罪现场,当看到公厕时,他对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骆林”案真凶就此落网。重新调查发现,对骆林定罪的证据链条不够完整,批准重新调查。

几年间,记者已经荣升为报社社长,言辞犀利,最擅长爆料名人丑闻,有人举报他受贿诽谤,可毫无证据只能不了了之。他换了新房子,牌匾依旧挂在客厅沙发上。登门搜查之时,任凭敲门叫喊也不见回应,最终破门而入,发现他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被坠落的牌匾砸得满头是血,早已七窍流血而亡。牌匾后露出一个暗格,里面装满受贿赃物、请他造谣诽谤的来往文件证据。

关于社长在家中离奇暴毙的事件,众说纷纭。最流行的说法,骆林冤魂难散,回来索命报复,越传越邪,最终竟演化出类似“张顺魂捉方天定”的传奇故事。调查发现,楼上邻居防水没烫好,砖墙遭水浸早已腐朽,加之经常移动牌匾存放赃款赃物,被砸死算得上咎由自取。

“骆林案”平反大会结束时,人们收到一份匿名寄来的日记,上面详细记述了日记本的主人如何暗中播放监控录像。他说,“骆林案”还有一个目击证人,迫于舆论压力,不敢出面作证,间接害死骆林。他心怀愧疚,趁深夜无人,录制了一段“骆林显灵”的视频装神弄鬼,此人略懂电脑技术,把监控摄像的画面更改为录制好的视频,引得一时震动。后来黑心记者请道士做法,加强内部监管,他再无播放视频的机会。善恶到头终有报,牌匾不会无缘无故砸人,好人都未必有好报,歹人凭什么享受荣华富贵?

简天白认为,所谓“鬼”,无非由人的执念积郁而成,执念有好有坏,鬼也分善恶。他没有向夏筱彤讲述这个故事,她的精神已经禁不起更多的冲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