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请叫我“大明三把手”(1 / 2)

次日一早,天还没亮,朱雄英就在宫女的服侍下洗漱更衣。

因为朱雄英岁数小,还没有正式封王,但是他是老朱家的嫡长孙,早就备好了亲王级别的五爪龙纹袍。

要说明朝的早朝,那可是相当的辛苦。

因为朱元璋同志过于勤政,要求所有官员早上三点就得在午门等着,五点钟开门,大臣们再纷纷进宫,准备上朝。

朱雄英因为住在宫内,还算是幸运,不用在寒风中等着开宫门。

等到群臣乱哄哄地往大殿里进的时候,朱雄英早就在后面跟着朱元璋等着了。这群臣进殿的混乱场面,有点感觉这上朝好像也没有那么高大上啊。

没多久,群臣都找定了自己该站的位置,这时老朱带着朱标朱雄英进场了。

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在龙椅之上,朱标站在老朱的左边,朱雄英站在老朱的右边。

群臣早已习惯了太子朱标的出现,但当看到年龄只有八岁,身高只有一米三的朱雄英也出现在朱元璋的一侧的时候,还是稍稍引发了一些讨论。

“咱大孙昨日论政论得好,咱答应以后允许他也上朝旁听,众卿可有意见?”

几个消息灵通的早就知道今日朱元璋要带朱雄英上朝,差点的也大概知道前阵子皇长孙中毒,什么都不知道的都是些小卡拉米,也根本不敢多说。

“既然都没意见,就开始吧。”

明朝的早朝流程,并不简单,并不是谁想说什么事就说什么事的。

而是有一整套的顺序流程,一般来说,最早处理的,是接见进京或离京的人员。这些人员都是要头一天提前在鸿胪寺报备,皇帝决定见或不见。

接下来要处理的,一般是边关紧急要务,比如此时大明正在征云南,那就需要根据云南的战报进行讨论。

再往后,才开始处理普通的政务,官员出来奏事一般按照官衔大小,如果有明显很重要的事,则可以提前讨论。

今日鸿胪寺并没有什么事务,所以最先出列的是兵部尚书任昂。

明初虽然统兵的职权在五军都督府,但是平时奏报还是以兵部为主。

“启禀陛下,自上月西平侯平定大理城至今,云南境内已无强敌,但有三支土司势力降而复叛,均被镇压,颍川侯来信请旨后续应当如何处置。”

任昂首先汇报了云南军情,并寻求老朱的意见。

“诸卿怎么看?”没想到老朱还挺民主,先问问大家的意见。

此时魏国公徐达出列发言:“老臣以为,云南地势偏远,应当一战而必全功,可令傅友德将有异心的土司全部诛杀,并从相邻省份调集人口过去,以明人占明土!”

此时兵部尚书任昂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云南穷山恶水,遍地恶瘴毒虫,臣听闻现在征南大军已经因为气候恶劣,已经出现不少非战斗减员!臣以为既然已经消灭了梁王主力,大军便可班师,至于土司复叛,不过是疥癣之疾,让留守云南的驻军处置即可!”

“臣以为,任大人所言有理,而且我户部自今秋以来,仅南征一项便耗损粮草三百万石,今年河南又有水患,明年粮食必然减产,说不定还得朝廷赈济,臣附议大军班师!”说话的是户部尚书曾泰。

话题一开,群臣各抒己见,但基本上是武将支持打到底,文官支持赶紧回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