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恰同学少年(1 / 2)

石迁办事麻利,不出两天,就寻找到了一代高人---闻焕章。同时也联络了散在各处的师弟们。

李寻欢大喜,当即送礼拜师。

正遇闻焕章多年郁郁不得志,同窗好友老宿都已经混到太尉的高位了,自己却为了生活,拖着妻女窝居在安仁村教些童子,赚点碎银几两,潦倒度日。

看到李寻欢这么大个子,这么个岁数,是十分不情愿的,但看到这小伙子如此诚心,当然,主要是生活实在是数米下锅,快揭不开锅了,管他的,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就这么的,李寻欢终于得以学习宋朝的繁体字。

一天时间,闻焕章就被惊到了。

几十篇文章,一万多字呢,就教了一篇,这货全能倒背如流了。这泥玛,是不是哪个富家子弟,吃撑了,来消遣老夫?

于是,黑着脸问道:“这些文章,你是不是以前都学过?”

李寻欢答道:“不曾学过。不过弟子有过目不忘之能。老师讲一遍,我就记住了。”

老闻忍着怒,暗道“靠,真的假的?我再试试你小子。”

继续问道:“所背之文,可会写?可知其中意思?”

“不曾会写。更不知道其中意思。像什么,傲傲六名,食也之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李寻欢讪讪答道。

见闻焕章有发怒迹象,立马接着说:“弟子是真的不太识字,也不懂字面的意思。就是记性好,看一遍或听一遍,基本上能记得住。先生体谅则个。”

闻焕章观之神色,不像是撒谎。暗想,难不成,老夫还捡到个尘中之宝?这读书人嘛,想要有成就,特别是有大成就的,哪个不是记忆力超群?但要说这过目不忘,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如果,真如此子所说,过目不忘的话,那还真是个异类。

闻教师沉吟片刻,问道;“你即有过目不忘之能,好像也会些文墨,却因何连基本的字,大多都不认识呢?”

“老师,其实弟子以前的事都记不得了。只记得,半年前在山东某地游历,突然间,被雷给劈晕了。等弟子醒来时,人却在大相国寺的菜园子地里。再然后,就变得力大无穷,反应灵敏,记忆力上,也突然就变得过目不忘。到现在为止,弟子只隐约记得自己是山东人氏。但家里哪里,家中还有何人,却不记得了。”

李寻欢说完这些话,再配合上落寞的表情,真的是叫,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闻焕章一听,也是一惊,居然还有这种神迹?被雷劈过,居然没死,还有奇遇。若此子所言不虚,则,此子必是上天派给老夫的一块璞玉呀。罢了,就算不能入朝为官,能教得此子成才,成大才,也不枉老夫平生所学。

又聊过一阵子,闻教师把李寻难的学业情况,大体掌握,就琢磨起,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第一步,先每天认500个字。这样不到十天就可以完活。认字会写,知道意思。

第二步,能找到的经典,全部背了再说。

第三步,讲解意思。

计划一定,就开始执行。

一个诚心教,一个刻苦学,一个下午就这么愉快的打发了。

晚上,挑灯写字,李寻欢把所学的500个字,一个个的字出来,认真的写出来。发现,繁体字比简体字真的要麻烦很多。以前所写的字,笔画少,间架结构容易处理,现在繁体字,一个写不好,就得写的很大,协调不对,就成了螃蟹或者成了张开太大,怎么看怎么别扭。

看到自己写的字,是真的深深的感受到,以前林蛋大的痛苦。

何为林蛋大?

以前有一个小学生,写自己的名字:林蛋大。

老师发作业本时,叫了好多声,都没有人回应。最后,只剩下这一本作业了,只见一个小胖子举起手来说:老师,我的作业没有发呀。

老师问:那你叫什么名字呀?

学生回道:我叫楚中天。

老师一脸黑线,楚~~~中~~~~天?你可不可扯的更开一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更是千变万化。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行。离的过远,不行。离的过近,不行。甚至于,横平竖折,如果你不写对,就有可能变成另一个字。

比如,刀跟刁,看起来,差不多。就差那么一点点。可就是差这么一点点,就差了十万八千里。

再比如,夫与天,看起来,差不多。但,出不出头,就完全是两回事。

李寻欢再次感受到了中国文字巨大的魅力。得,又得好好琢磨了,看看怎么让纸张能容得下自己的字。哈哈。

一个一个字的琢磨,写。多次尝试之后,终于找到点小窍门。原来,写繁体字,不能写的过于饱满,最好是用力轻点,笔尖纤豪轻轻的拉,这样,就能清晰的写出一个较小的字。

这些字,总算有个30分的样子了。虽然离60分的及格线还有一点点距离,但总比之前的林蛋大字型好了很多。

李寻欢开心的看到这些字,成就感暴棚,真想大吼一声:我会写自己的名字喽,我会写繁体字噗。哇哈哈哈哈。

按下心中喜悦,继续用功写字,复习一下白天所背的,曹贼的诗---短歌行。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