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决战阴山(中)27(1 / 2)

战场之上烟尘滚滚,血肉横飞,大战激烈异常,人喊声、马嘶声、砍杀声、鼓角声、求饶声一时之间响彻云霄。骑兵在战场上来往纵横,步卒拿着钩镰对付;一排长矛刺过来,对面拿着盾牌抵挡;拿着武器的刀刃对碰擦出火星,失落武器的手脚并用拳拳到肉。整整交兵一个时辰,双方死伤无数却仍然难分胜负。

阮昭与吴茂仍然在乱军之中追赶答律,获宽则率队与凯尔交锋在一处,左贤王索利一部与丁通等将打得难解难分,右贤王沃台也遭到了冯怀等将的猛烈反击。

单于轲莫顿见战况胶着,下令派出最后的两万预备军,自己也提刀亲率大军冲锋,犹如一根黑色的楔子插入了战场。

“报!元帅!轲莫顿已亲自率军出击!匈奴人即将全部进入战场!”

“好!传我将令:命越骑营兵分两路从战场左右两侧夹击轲莫顿,务必使其首尾难顾;命火炮营给我狠狠地打后面的匈奴兵,让他们不能进入战场!”

张焕军令一下,旁边的旗手立即登上早就搭好的令台,拿出红白两面斗大的牙旗传达军令,只见他用力一挥白旗,突然陈军的战鼓改变了节奏,连连鼓声犹如马蹄踏铁,敲得人呼吸急促,十分紧张。

越骑营是陈军装备最为精良的骑兵部队,军规严格,训练有素,马匹、武器、战甲无一不精,每个骑兵更是接受过长期的训练,无论是马上突击还是马下对杀,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不但能马上射箭,甚至还可以站立腾挪,可谓马术精湛世间少有。

越骑营兵分两路,犹如一把铁钳狠狠插在轲莫顿的部队两侧,战场更是如同热油锅里泼入一瓢凉水般炸裂沸腾,轲莫顿的预备军前面是乌桓与鲜卑组成的部队,后面则是他的匈奴精兵,生生被越骑营的钳形攻势分割开来,轲莫顿更是被阻拦在了后面,失去了指挥和压制的乌桓、鲜卑军队瞬间方寸大乱战意锐减,放缓了攻入战场的速度。

就在轲莫顿十分焦急地率队试图冲出面前越骑营的屏障之时,陈军的旗手在张焕的令下红旗一挥,突然间炮声震天犹如雷动九霄,轲莫顿身后的大军遭到了陈军火炮营的猛烈炮击,炸得匈奴兵人仰马翻血土飞溅。

火炮营乃百年前陈朝立国之初所设,当时黄山九龙观有个号称“玄明道人”的炼丹道士,一日炼丹之时无意间将硫黄、木炭、硝石放入炉中烧制,哪知刚一生火,炉中突然火光冲天丹炉爆炸,玄明道士被炸没了一条腿,好在九龙观中草药甚多,道士们还粗习医术,他及时包扎医治才捡回条命,哪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惊动了当地官府,县令派人上门查验这才知道事情真相,官府一合计觉得有利可图,不但没有禁止炼丹反而制定了安全律令,支持鼓励对火药的研究并上报朝廷,一来二去几次试验,竟真将几样材料的最佳比例试了出来,朝廷更是派太学祭酒、博士们日夜钻研,发明改良了火炮,火炮营也由此而生投入战场。

玄明道士死后更是被封为“德化应灵玄明真人”,百年间陈国的火炮技术不断精进,衍生出各种大、中、小型制式,船载、马拉、手推种类繁多,近几年更是研制出一款名叫“火铳”的手持小炮,只是技术尚未纯熟没有投入军队使用。

张焕作为沙场老将对这样的神兵利器十分喜爱视若珍宝,每次出征总要将火炮包裹好后用马车拉到前线,行军更是特意将火炮营安置在队伍中间偏后的安全位置,两军交战不到万不得已从不命火炮营出战,如今与匈奴在阴山脚下的这场决战,他终于把火炮营给搬了出来。

刹那间近百门火炮齐放,可谓是动如雷震神鬼皆惊,炸得匈奴部队一时间分不清东南西北,哭爹喊娘乱成一团,匈奴人本就信奉萨满敬畏鬼神,常言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火炮生产本就不易,配合上万人作战的大型火炮更是不便运输,陈军万不得已不会使用,这就更让匈奴人对火炮鲜有了解十分畏惧,都以为陈军有祝融、雷公襄助,丢盔卸甲方寸大乱。

轲莫顿知道是张焕用火炮突袭,但无奈士气受挫只得大声呼喊稳定军心,但他的声音却被震天的炮声掩盖,收效甚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