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一道菜改变的想法40(1 / 2)

在乡下参加家族的祭祀活动,宁远生感觉到从未有过的释然,不管是妻子韩佳也好,小金宁也好,他们都喜欢沉浸在人多热闹,长长短短的那些游行队伍当中。乡村有县城里挖不到的野菜,看不到的山水,踩不到的田埂,捉不到的野鸡,还有听不到的鸟叽虫鸣。

宁远生常常要扔掉肩上的孩子,放下城里人的架子,丢掉大饭店老板的谱子,去三叔四婶五爷六姑家学习些乡村农家私房菜的做法,然后改良烹饪技巧和调味方法再列到他的饭店菜谱里。在新加坡的时候,那个地方气候湿热,吃的很多都是平辣辛凉的食物。但回到这个湘西南的小县城,饮食又有很大的不一样,人们都喜欢吃热辣滚烫,满满烟火气的食物。

这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新农人都选择在县城买上房子,村里会发展农业种养产业,县城里会谋一份薪水一般的工作,小孩也会送到县城上学,所以短短的几年,县城里就涌入了很多原先在乡村生活的“新城里人”。而他们的口味,似乎很多的都还停留在乡村时的那个阶段。宁远生改良增加乡村美食的做法,就是为了更好满足更多乡村进城的“新城里人”的口味。

在村里帮表堂亲戚蒸团宴饭的时候,宁远生也会一边学习一边上前掌勺一番。他会跟叔伯婶姨们讲,回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这口“农家饭”,这是和城里的宾馆酒楼吃到的酒食不一样的口味。他们从县城灯火辉煌的建筑里,踏入乡村土地的“寻常烟火气”,每种不同的生活,诠释的都是对自由幸福的平实向往。

回城后,宁远生开始更多的研究湘粤浙一带一些家常菜系的烹饪制作。不仅是韩佳觉察出他和大学刚毕业时的不一样,连自从安小小出走定居上海,不是特别关心他的杨芬华也开始觉察出,他和宁智明在烹饪方面的天赋都有一定的遗传基因。

但听到杨芬华这样褒扬宁远生,将他们父子这样进行串联的时候,宁智明就会站出来进行反驳,说,那我完全没有遗传我爸的教育基因天赋啊。杨芬华便会跟他辩解,那在仁安县的二姑不是都在教育系统当上副局长了吗,怎么你就成了新东方的了?宁智明摇摇头无奈地跟她讲,360行行行出状元,那我不也是厨师界的状元。杨芬华就笑得合不拢嘴,你就贫吧,反正你这天赋全是遗传到你儿子身上了。

一个雨后初晴的午后,宁远生忽然灵光乍现,叫了主厨在后厨研究一道他取名叫做“金玉龙须面”的菜谱。试验了好几次,都是感觉要么菜型的形状色泽不对,要么就是口味还有些差缺。宁远生喜欢不停地跟他的厨师重复,在菜品未推出之前,他的这道“金玉龙须面”还要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客户测试。

虽然他有跟厨师们说,其实这道菜做法很简单,基本做法就是,用玉米面条油炸出游龙翔腾深渊,龘龘飞舞的龙行神态,再用鲜玉米和鸡肉,干龙眼,海参,鲜肉等煲取高汤,最后用高汤做底,6块龙型油炸玉米面同朝中间均匀分布排列定型,再淋上金色玉米酱,六条“龙”齐齐朝向的菜盘中间,用一颗金澄透亮的皮鸭蛋象征“龙珠”,放上新鲜玉米须,每块玉米面之间再摆上炖煮过的玉米棒,海参,摆盘成山海之间“六龙朝珠”的美好寓意造型,汤料、酱料调配到位这道菜也就大功告成了。

但好事多磨,似乎反复的尝试之下并没有达到他想要的菜式效果,即使是韩佳跑过来尝试过后都赞不绝口,但他仍然还在进行重复尝试和调整。

夜色朦胧的傍晚,宁远生的酒楼来了几位不速之客。看衣着打扮,言语谈吐和话语腔调,感觉都像是外地来的游客。一男一女都三十多岁,应该是一对夫妻,还带了一个小男孩。男的穿宽大的卡基布中裤,白色短袖T恤,戴黑边滤色眼镜,穿白色轻质椰子运动鞋,女人简单的白色短袖T恤配牛仔裤,同样也是穿运动鞋,另一个年龄也是三十多岁的女人,装扮更加时尚,应该是他们的朋友。

两个女人讲的都是粤语,小孩子说的也基本都是粤语,只有男的反复的会在普通话和粤语之间不停地切换。

他们之间似乎有在激烈地讨论某个话题。男的见两个女人并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就反复地在自己的知识库里搜索能够打动她们的词句。他说,心理学家丹尼斯·库恩曾说,人类智慧活动的基础是思维、问题解决、语言和创造力。虽然我们的服装生意在这次行业倒闭潮中变得岌岌可危,但优秀的人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你成功与失败的关键能力,软实力。

男人的摆态仍然让女人无动于衷,她说,怎么做了十几年的服装生意突然就做不动了,如果不是你坚持要开一条新品设计的生产线,没有市场调研就这么快速的投产,也不会至于我们在本来就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资金链被拉长,现在连常规的服装生产和出货都出现了问题。

男人没有放弃他的想法,他说,那是因为我们自行研发的产品生产线还没有真正的进入市场,水渠还没建好怎么去饮水呢。女人仍然是一副没好气的面孔,而是认真的坐下来开始叫服务员点单吃饭。

宁远生见状立马拦住了要去迎客的服务员,而是自己亲自走上前去给客户点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