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心战!33(1 / 2)

长达三小时的对局对陆哲来说也是第一次!

他下了十多手之后,就体会到180分钟用时的妙处!因为时间充裕,可以在面临选择的局面下反复斟酌推演,最后找到最佳的招法。

这个过程一般的业余棋手很难经历,也没有体会到这里面的滋味和玄妙。

其实这恰恰是提高棋艺的关键,围棋关键时候的招法是不是符合棋理,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战略,绝对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的。

实际上高手下棋,每一盘棋既是比拼算路,同时也是比拼构思和布局,虽然AI出现之后,所有人都认识到围棋的终极就是计算。

但是站在人类思维的角度来说,围棋其实包含每个棋手的风格、情感、个性等等。

陆哲的棋灵活多变,这是他的棋风。

这种棋风要发挥威力必须具备两个强大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计算力要超强!第二个条件是价值判断能力要很强!

灵活就是要随时和对手转换,走出的棋时时刻刻都处在一个虚虚实实的状态。

对手抓不住,倘若真被抓住,可以轻巧灵活转身,把盘面上的矛盾从一个方向转变成另外一个方向的能力,就是决定这种棋风高度的关键。

陆哲的棋水平肯定很高,但是提升的空间依旧巨大,他以前从来没有下过慢棋,这一次和李奇交手,他体会到下慢棋的好处。

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每一手棋都精益求精的下出来,那是一种非常愉悦舒坦的感觉。

这让陆哲想到了当年日本的那些名家高手,日本的大头衔战都是两日制的比赛,两天下一盘棋,便是把毕生的水平都发挥在棋盘上,在没有AI的时代,可以想象这种棋谱的高质量。

所以日本高手在判断清楚自己必败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下到最后,他们会提前认输,认为继续下下去会弄脏棋谱。

站在棋道的高度,这种态度其实是很值得尊敬的。

然而随着近代围棋掺杂了太多的功利,一方面时间缩得越来越短,第二是围棋的下法改变,把胜负放在了绝对的第一位,导致很多棋手明明输定了却不肯认输,选择等待对手出勺子(勺子就是出错的意思,照顾不会下棋的书友),这就是著名的“等勺流”的来源。

其实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退步的表现……

陆哲今天和李奇下三小时的棋,下得顺风顺水,下到不到100手,基本就控制住的局面!

李奇本来也属于比较稳重的棋风,但是今天他却下得很强硬,似乎想抓住陆哲,这种微妙的转变体现他心态的失衡。

的确,李奇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力战的能力也很强,然而围棋的对弈,双方棋手除了比拼棋艺,更重要的层面还是心战。

在心战这个层面,他处在了下风,而在棋步上面,陆哲把自己的棋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李奇却走了一条自己并没有把握的路上,结果不言自明。

时间慢慢的流逝,两人的棋走得很慢,李奇的感觉陆哲好像就那么一点一滴的往前进,棋子像是涓涓细流一样,慢慢的占据了全盘的要点。

而他的手中舞着八百斤的大锤,一锤砸下去,就如同砸在了水中,刹那的水波特别的华丽好看,但是很快水流又继续渗透,完全就是白费功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