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憋屈(1 / 2)

拥立天子通常在三大殿。

三大殿原名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这三大殿也是命里有火,自建造后就烧了三次,第一次为永乐十九年,烧的还颇有传奇色彩,据说漏刻博士胡奫预言三大殿要在初八午时被烧,朱棣不信,把胡奫下狱,然后初八午时三刻,朱棣突然接到奏报:奉天殿被雷击着火了!三大殿都着火了!胡博士狱中自杀了!三个消息把朱棣给整蒙了。

第二次就很普通,三大殿重修后,嘉靖三十六年,惊雷引火,三殿尽焚。

于是嘉靖再度修好后,觉得可能是名字不吉利,便把三大殿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结果当然就是没有用,万历二十五年改了名的三大殿再再被烧毁,这回身为财奴万历舍不得修了,就一直把木料攒着,到死都没有出钱去修。

所以三大殿目前还是烧毁状态,大臣们便退而求其次去文华殿。

来到文华殿,不少要臣已经侯在此处,毕竟过了乾清门便是后宫,后宫重地,不是顾命大臣进去就会惹上麻烦。

待到朱由校下轿,群臣便一拥而上,护着朱由校入殿,然后请朱由校进位。

群臣们的急切,朱由校能感受到,只是他屁股还未落下,众臣便已经行三拜九叩的叩头大礼口呼万岁,这就让他有点好笑。

怎么看都有点闹剧色彩。

礼毕之后,群臣便开始劝进,商讨即位事宜。

李可灼高声说道:“鸿胪寺丞臣灼有言启奏,大行皇帝已去,国不可一日无君,但请皇长子即日即位,以安天下。”

鸿胪寺丞便是鸿胪寺卿,李可灼?

朱由校不由看了眼说话的人,这位小九卿之一还在这?这可是红丸案献药主角之一,都这么离谱的吗?

大行皇帝的尸体可还摆着呢,都还能让这位大摇大摆的开口发言?

而且如此着急想让自己登基,不就是想搏一个从龙之功,好减轻给大行皇帝献药至死的罪责。

其他大臣自也是明白,在他们眼里这李可灼干什么都不过垂死挣扎而已,也不理会他,自顾自商讨。

但也有赞同的人:“今日午时乃吉时,可即位。”

“今日便即位,不太妥当,过于急,可初三即位。”

群臣围绕着即位日期展开讨论,方从哲也没有头绪,唯开口问礼部:“礼部何言?”

此时才任礼部尚书不久的孙慎行开口道:“礼部章程俱在,具体日期诸位大臣商讨即可。”

这时不打算参与讨论了。

而章程俱在……可不俱在么?一个月前大行皇帝登基都还用着,这会儿再登基一个,连器皿都不用换。

“那便宜早不宜迟……”

“不行,登基乃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岂能草率行之?”

“那几日合适?国之重器,岂能空缺?”

最终还是杨涟坐不住了,他开口叱道:“今海宇清晏,宫内也无嫡庶争夺之嫌。大行皇帝初崩,尚未入葬,丧服临朝野不合礼制。”

顿了顿,他又针对新天子登基则天下人心安定的说法提出反驳。

他道:“天下安与不安,不在于新天子即位的早晚。只要处之得宜,事情自解。”

杨涟的话得到了许多人的附和。

座上的朱由校则深深看了眼杨涟。

当今局势,叶向高及老派威望高的清流肱骨都还在路上,清流的话事人唯有两人,一是刘一燝,二是杨涟。

但朱由校知道,实际上只有兵科给事中这个看似小小言官的杨涟才是第一话事人,刘一燝别看官位高,被点入阁,但实际在清流中的威望远远不及杨涟。

所以杨涟说的话,很轻易便得到了附和赞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