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通话记录22(1 / 2)

一位年轻的刑警本着不懂就问的原则,表情极其认真地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穿死者的鞋子?又为什么要把尸体扔到河边?”

顾念辉道:“穿上死者的鞋子可能是凶手不想暴露自己的脚印,把尸体扔到河边则是不想很快被人发现,如果任由死者躺在马路上,可能当晚就被人发现,可是扔到河边则不同,如果不是有人特意到河边去,过往的车辆是很难发现的,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下午我们才接到报案。”

众人纷纷点头,心想这个解释倒是很合理。

“那你为什么说凶手不可能是乐乐?”汪长春问道。

“局长,我见过那个女孩,身高1米6,体重不超过100,一个这么瘦小的女孩,不可能把身高1米73的张自立背到河边而不留下一点痕迹,所以凶手肯定另有其人。”

“这也不能代表凶手就一定不是她,也许杀人的是一个人,抛尸的又是另一个人,”曹正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顾念辉也想过,乐乐或许是有帮凶的,可是他更愿意相信凶手不是她,因为他实在想不到她要杀张自立的理由。

“这种情况当然是可能存在的,但我还是认为这件案子跟乐乐没有关系,她突然回家也许只是碰巧,我到她上班的公司调查过,她确实在上周三就已经辞职了,她也曾在同事面前说过想回家的话,这个女孩既没有杀人的理由,也跟现场的实际情况不符,所以我觉得她不是凶手,”顾念辉实事求是地说。

众人听后,都沉默了下来。

汪长春说道:“既然是这样,这个女孩就先放一放,先着重调查张自立的人际关系,鉴于许聪案还没有破,这个案子便由刑侦一队负责,大家要同心协力,尽快破案。”

会议结束以后,顾念辉回到办公室,案件交给了曹正国,他感到不服气,因为他始终觉得这两个案子就是一个案子,可是他拿不出并案的证据,也只能任由局长按排。

就在他心情郁闷的时候,小叶走进了他的办公室,“队长,你过来一下。”

顾念辉随着她来到二队的办公区。

小叶坐在电脑前,说道:“这是我调取周边路段的监控,那条路段监控很少,但是在案发现场往北大约一公里的地方正好有一个摄像头,我调取了这个摄像头案发时的监控,你看画面上的这个人。”

顾念辉凑近一看,只见监控上一个身穿黑衣、头戴鸭舌帽的男子正好从马路上徒步走过,由于摄像头像素问题,加上当时是晚上,画面并不清晰,只能看清这个人大概的身高体形,但既便如此,顾念辉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个人就是许聪案的凶手。

“这是几点拍下来的?”

“昨天晚上11点21分。”

“与案发时间刚好吻合,这下局长应该没话说了,”顾念辉激动地说,

因为根据法医的尸检报告推断,被害人的死亡时间是在晚上的10点到0点之间。

小叶将画面放大一点,说道:“队长你看,这个人的手上好像拿了什么东西,会不会是作案凶器。”

顾念辉又仔细看了看,发现男子的右手上确实像是握着件东西,但是画面实在太模糊,无法确认这件东西到底是什么,“很有可能,凭这个就已经足够了,好样的小叶,你真是我们二队的功臣啊。”

顾念辉表扬了小叶一番,接着他快速来到局长办公室,把汪长春叫了过来。

汪长春看到监控以后,沉吟不语。

“局长,这个人就是我在金龙商贸大厦差点抓住的人,不信您可以对比当时监控拍下来的画面,简直就是一模一样,”顾念辉肯定地说。

当时的监控汪长春也看过,画面上的人确实很像,但也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他沉吟了半响才道:“既然如此,就并案处理吧,不过你要尽快破案,如果迟迟抓不到凶手,不但案子不能再交给你办,恐怕你这个队长的身份也岌岌可危。”

“好,我一定抓紧时间破案!”顾念辉高兴地说。

汪长春瞪了他一眼,心想:“这下你得偿所愿了。”

汪长春对于顾念辉的办案能力是从来没有怀疑过的,他之所以逼得这么紧,一方面是因为上面领导对案件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他个人的原因。

他不想在担任平阳市局长期间留下任何未解的案子,这样对他以后的升迁将会有很大影响。

他也知道每个案子都有其独特的复杂性,不是任何案子都能快速破案的,但是在局外人看来,案子破不了,并不是案件有多复杂,而是办案的人没有能力,对于这一点,他这个局长也是无可奈何。

并案之后,顾念辉首先想到的是,既然许聪案陷入僵局,那么从张自立的案件入手,或许能够让案件柳暗花明。

他调出了张自立身上遗留的物证,拿出他的手机,手机已处于关机状态。

这是一款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诺基亚手机,他高中还没毕业的女儿就经常闹着要买这款手机,但是价格对他来说有点贵,所以一直没答应,以至于他女儿常常把这件事挂在嘴上念叨,他在想:“是不是应该给她买一个?”

手机从外观看还很新,应该没用多久,他从同事那里借来一根充电线,给手机充了一会儿电,然后按下开机键,几秒钟过后手机便响起了令他耳熟的铃声。

开机之后,他迅速点开通话记录,一连窜的名字与电话号码出现在他眼前,首先第一个映入他眼帘的是乐乐,但这是一个未接来电,时间显示是今天早上8点15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