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专坑友军的关宁军16(1 / 2)

对照着地形图在燕然大山中行走几百里之后,再沿着大凌河顺流而下,此处原是大明附属蒙古部落朵颜三卫泰宁卫的驻地。

崇祯初年,国库无银,昏君不仅撤裁了许多驿站,又拿不出每年按惯例给朵颜三卫们安抚银子,朵颜三卫便靠向了新兴势力后金。从此大明失去了长城外的防护屏障。

蒙古朵颜三卫与大明互通贸易两百年,对长城各个关城的防守状况非常熟悉,多次化身带路党领着后金入关抢劫。

如今,在这里见不到多少人,估计是去了独石口关外集结。碰到有人的集居地,便绕过去,自己现在还不宜在这里与蒙古人发生什么事。

十日后,来到锦州附近。

登上一个三十里远的山头,用枪上瞄准镜望去,只见营帐重重旗帜密布,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黄底红边镶黄旗、红底白边镶红旗、白底红边镶红旗、蓝底红边镶蓝旗,八旗全在,一面金龙大纛立在中央,那是刚登基做了皇帝的黄台极的皇旗。另有各种甲喇、牛录旗帜靠近锦州方向插得密密麻麻。围住南北东三面,独留西面空着围三缺一。

仔细一看,人马全集中在大营四周,中间几乎全空。我擦!原来是空营计,清军的主力肯定按历史记载去了独石口外集结。

实际上那些在各营中活动的大多数八旗兵也是包衣奴才假冒的,只是在外面穿着各旗的衣服罢了。

以祖大寿为首的锦州诸将,肯定又以为建奴八旗主力全在此处,龟缩在城內连个夜不收(侦察兵)也不敢派出来,又使出老一套:派人飞报朝廷请求增援。

也不想想大明举全国之力打造的最强部队正是他们自己。只想着让关内的二三流军队来替自己解围,损人利己保全自己的实力,以便继续给朝庭施加压力,好继续要钱要粮供自己发财。

锦州总兵祖大寿出身辽东将门,与赵率教、何可纲并称辽东三杰。崇祯二年赵率教战死在去救援遵化的途中。

崇祯四年七月,祖大寿与何可纲在修筑大凌河城(现凌海市)时被数万后金八旗兵包围住,锦州兵将救援四次稍一接敌,便大败而归。大凌河城中当时只有数日余粮,粮尽,吃马肉,马尽,再杀民伕充饥,“炊骨析骸,古之未闻”。

鞑虏大军在大凌河城外围挖了三道壕沟,又用挖出的泥士筑了一道土墙将祖大寿死死的困在大凌河城。祖大寿这个怂货明知城中无粮呆在城中必定活活饿死,却不敢拼死突围,只是每日在城头眼巴巴的盼着锦州出兵解围,盼着朝廷发兵来救。

九月明军出动四万精锐由监军道张春担任主帅,加上辽西走廊原有的驻军作最后一次救援。四万多明军与四万后金八旗军对峙,祖大寿的妹夫锦州副总兵吴襄见苗头稍有不对,转身便逃,致使明军军阵出现破绽,被八旗军抓住时机攻破中军,张春自缢而死。四万援军被关宁军坑得干干净净。至此,因国内农民军的牵扯,明军再也没有力量组织援军。

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彻底死心了,在黄台吉的糖衣炮弹招降之下,决定投降。何可纲坚决不投降要为大明尽忠,祖大寿杀了何可纲,军士分吃完何可纲与他的亲卫尸肉,身体有了一点走路的力气,跟随祖大寿降了后金。大凌河城内军民总计四万五千多人,活下来的仅几千人,可悲的是这几千人还不如死了,这些人随后加入汉军八旗反过来打明朝。

投降就投降吧,没有你祖大寿锦州还有副总兵吴襄镇守,两人都是半斤对八两都是孬种。

其实还不如吴襄镇守呢!若吴襄遭不利,儿子吴三桂必定全力来救,不管能不能救出总能拼掉一些鞑子。就连皇帝崇祯都相信祖大寿是真心叛变投降了。谁知!亮瞎狗眼的操作在祖大寿身上发生了。

在后金大营中吃饱喝足恢复了体力的祖大寿向黄台吉表示愿意作为内应骗取锦州城,并且愿意留下自己的两个干儿子与两个兄弟作为人质抵押。

黄台吉信以为真放他回锦州。

祖大寿一回锦州便闭门不出,对妹夫吴襄说明自己是迫不得已诈降的。从此那个意气风发的辽东名将真正成了一个缩头乌龟,之后做事完全是敷衍,他率领的关宁铁骑再也不敢与建州八旗兵交战,反成了有名的专坑友军的炸营铁骑,当然朝庭是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关宁铁骑已变成关宁铁渣骑。

祖大寿与辽西众将不知不觉变成了辽西门阀,盘踞在辽西走廊守着锦州、宁远两座大城与十数个军堡,向朝庭要钱要粮骗吃骗喝,时不时的制造一点紧张气氛给朝庭提个醒:不要拖欠我们的粮饷。粮食到手后又转卖给北虏东虏,建虏从大明抢去的银子一部分又到了这批辽东军门手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