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赵忠施谋智胜余平将计就计巧取竹林 14(1 / 2)

诗曰:

余平链钯逞凶威,连败数将阻大军。

枪仙疆场施绝技,神勇无敌胜链钯。

贼军狡诈多诡计,趁夜袭营攻烈虎。

谁料赵忠智谋广,将计就计夺竹林。

且说,赵猛率猛字营在竹林关外首战不利,遂于关外安营下寨,整顿人马。数日后,赵忠率领烈虎卫大队人马赶到,双方人马兵合一处。赵猛向众位兄弟备言前事,讲那余平身怀绝技,难以取胜。赵忠听罢道:“且先休兵三日,三日后,我亲自会战余平!”军令传下,众将士闻风而动。

三日后,赵忠点兵五千带领众兄弟亮全队于竹林关下,摆成二龙出水势。赵忠在认标旗下立马横枪,命令军士讨敌骂阵。十名彪形大汉飞马出阵一字排开,双手作喇叭状,冲城头高喊:“城上的贼军听着,朝廷天兵已到,速速出城受死!”

骂不多时,只听竹林关内三声炮响,城门开放,一彪军马杀出,雁翅排开,弓箭手压住阵脚。竹林关伪总兵余平全身披挂,立马横钯立于门旗之下。

赵忠见伪蜀军已然亮队,便跃马上前,一抱拳:“烈虎卫赵忠请见余将军!”余平见对面一将,一身亮银盔甲,外披白袍,白马长枪,威风凛凛。余平听见赵忠所言亦提马上前。二将马打对头。

双方主将在沙场相见。余平道:“赵将军请了,尔等因何犯吾疆界?”赵忠拱手道:“余将军差异,义州本为大齐国土何来侵犯一说?我观将军武艺高强,如肯报效国家,必然前途无量,失身叛军,岂不可惜,还望将军回头是岸。”“如今,皇帝昏庸无道,奸臣当道,山河破碎,此等朝廷效忠有何益处?我家主公愿重整乾坤,收复失地,赵将军若能前来投效必大有可为,不知将军意下如何?”赵忠笑道:“余将军,如今虽山河破碎,但仍有无数忠臣良将在抗击外虏,光复河山,反观将军却助纣为虐,分裂山河,是何道理。且据我所知,汝主许天残暴不仁,并非明君,义州百姓,怨气冲天,不知将军对此作何解释?”余平闻言恼羞成怒:“赵忠!你我各为其主,休要多言,拿命来吧!”说罢,余平举钯纵马向赵忠杀去。赵忠跃马挺枪相迎,二将你来我往斗在一处。

二人一交手,余平大吃一惊,他发现赵忠掌中这条枪招数精奇,且刚柔并济。枪法中既有裂山枪的刚猛又有梨花枪的飘逸,可谓博采众长。这条枪在赵忠手中神出鬼没,风雨不透,划、拉、崩、砸、压、刺、挑、盖、打、扎,枪法的十字诀在赵忠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二人交手不到二十回合,余平已然大汗淋漓,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反观赵忠却精神抖擞,越战越勇。余平心中暗想:“这赵忠不愧有枪仙之称,枪法果然高超,再打下去我非败不可。唉我何不用绝技取胜。”想到这,余平虚晃一招,拨转马头,往下便败。

赵忠见余平败阵,心下了然。暗道;“待某来会一会余平的绝技。”随后,赵忠挂好大枪纵马在后头就追,并暗中取剑在手。余平在前听得身后马蹄声响,由远而近。突然,余平猛一回身,马随人转,和赵忠来了个面对面。紧接着余平一抖手,链钯直奔赵忠顶梁打去。赵忠早有防备,把头一低让过钯头,举起手中紫电剑奔着链钯的铁链就砍。紫电剑乃是天下名剑,削铁如泥,只听“喀嚓”一声响亮,余平的链钯被砍为两段。赵忠捡起半截链钯扔入敌阵。

余平见链钯被赵忠宝剑所破,不由得惊怒交加,有心舞钯再战,但他深知自己远非赵忠敌手。无奈之下,余平只得捡起兵刃,收兵撤退败回城内。赵忠见敌军败阵,也不追赶,亦鸣金收兵回营。

赵忠领着众将及三军儿郎凯旋回营,众人十分高兴。议论间,赵猛、刘义等几位将领性如烈火,不住地嚷嚷道:“大哥,今日我等为何不追杀敌军趁势抢关,以便早日向前推进?”赵忠一摆手:“众位兄弟,今日敌军虽败但队伍整齐军心未散,不宜追杀。且竹林关乃巴郡第一险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强攻关城并非上策。”“是啊,攻坚伤亡甚大,我军仅有五万余众,须想出一万全之法取关才好。”赵义接口道。“如能将敌军诱出关城,趁虚夺关,倒是会容易许多。但想要诱敌出城,谈何容易。”赵忠无奈轻叹道。众人商议多时,并无取关良策。最后赵忠下令:“将竹林关围住,进行几次试探性攻城并多派精锐探马严密监视敌军一举一动。”众将领命,各自回营准备。

接下来的几日内,烈虎卫调集人马对竹林关发动了数次进攻。果不出赵忠所料,竹林关城池坚固,极难攻打。连日来,烈虎卫轮番攻城,伤亡不小,但皆未能破城。竹林守军就地取材,制成竹枪万余支,用以标射烈虎卫,竹枪锋利无比,许多烈虎士卒死于标枪之下。烈虎卫又设法想从护城河水门偷袭竹林关,但伪蜀军早在水门处布下铁网,竹钉,烈虎卫受困于此不能前进反折损了许多人马。赵忠等众将见屡次攻城未果,只得暂缓攻打继续围城。

按下烈虎卫围困竹林关不提,单说竹林关总兵余平。这几日伪蜀军虽守住了城池,但大齐数万精兵围困竹林关,城中粮草无法长久支撑,援兵无法迅速到达,固守并非长久之计。余平整日召集众将苦思退敌之策,但几日来均无良策,余平十分着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