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华_分节阅读_第389节(1 / 2)

  “你瞧瞧,按照图上表明。凡人筑基后,生命体征和灵人的差别已经不大。依天璇子论述,凡人筑基的修士也可以后天通过灵脉,获取一些特殊天赋。唔……这好像是某个古遗址的研究,赤离宫,人造神脉?”

  衡华闻言,赶紧去翻看这部分资料。

  这是天璇子在玄微派一本古籍找到的记录。是一位神州时代太玄宗修士的生活笔迹。某一天的记录中,讲述董神君前往太玄宗做客,和宗主讨论“神脉”与“神通”,提及如何通过灵脉,让普通修士也具备天赋之力。

  但具体方法已经失传,天璇子仅一笔带过。他真正要讲述的,是“金丹大要”。

  “金丹,阴阳合精而成,修真之根,太乙之本。丹成,则长生不老,问鼎大道,谓曰‘圣人’。”

  “有意思,有意思。”

  劫仙阅读天璇子的论述,时不时拍腿称赞。

  天璇子那一组认为,圣人的标志就是金丹。

  此金丹乃大道之根,智慧之源。

  一切生灵唯有炼成金丹,才有成就“先天圣人”的资格。

  因此精怪化形为人,必须先精炼本命内丹,以成就金丹之道。

  “他研究金丹大道,干嘛突然提一嘴‘灵人’?”

  伏衡华翻看另一份资料,这上面同样是一张解剖图,旁边写着“圣人之体”。

  伏衡华看罢,又去对照灵人、凡人金丹修士的图纸。

  三份图纸解剖的修士体征几乎一致。

  “看明白了?圣人,是一种生命本质上的升华。而这类生命体的雏形,就是金丹境的人修。凡人成金丹,灵人成金丹,到这一步完全没有区别。”

  伏衡华对照图画,翻看论述。

  不知天璇子他们从哪里翻阅到一本古书,写下这样一段话:“神州有巨灵,高三丈六尺。其尸不腐,生有异香。挖其尸,有内丹,与妖无异。”

  “巨人国?他们不会认为,巨人国的那种也是圣人雏形吧?”

  劫仙翻出前几天,天璇子那边送来的稿子,递给伏衡华看。

  “关于巨人,我早年的游记有记录,你应该看到过。西海之上还有一座巨石岛,残留几尊巨人。寿岁八百,刀枪不入。我当初认为,他们是另类的灵人。前几日,天璇子他们送来研究,认为巨人是人族的一个分支,也是可以进化为圣人的一支。”

  伏衡华表情古怪。

  按照《沧澜游记》记载,巨人是一种呆板迟钝,智力低下的生物。沧澜劫仙早年的推测,是一部分人族来到巨人岛,受到当地灵脉侵蚀,发生异化,成为另类的“灵人”。

  如今,这是要推翻当今的共同认知了?

  “这几日你没注意,天璇子他们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推论。圣人虽为智慧之祖,但体质也尤为特殊。他们称作‘圣人之体’。他们认为巨人国的巨人,是放弃智慧,专注进化‘圣体’的种族。而灵人,也是‘圣体’的劣化版。

  “至于一般的人族修真者,是智慧与肉身两面开花。既然修炼元神,提高智慧,也要增强体魄,完善道体。”

  伏衡华神识先行退出。

  他闭目凝神,造化真元在体内一周天一周天的运行。

  圣体,圣人。

  照这么说,我这种长生之体,也是再向圣体进化了?

  《造化会元功》滋润肉身,伏衡华的身体蕴含比同境界修士更为精纯的元气。

  吃他一块肉,虽然不能长生不死,但却也能益寿延年。

  这样的体质,岂非正是在向圣体靠拢?

  “或许,我该给《会元功》补充一篇炼体之法了。”

  神识重新进入云海,劫仙招来另外几位宗师,都在讨论天璇子的论述。

  虽然这篇论述对战斗没有用处,但却是修行之道的理论基石。

  颜羽源道:“依照这一说法,金丹即为圣人之道胎。或许,把金丹视作婴儿更为恰当。”

  “不,应该是胚胎吧?天地为母体,金丹为胚芽。当金丹圆满,便是圣人出世。而天地内诞生的圣人,才是婴儿。唯有脱离天地,才算真正诞生。类比一下,也就是证道?”

  听到一位宗师的无心之言,伏衡华道心震动,神识再度回归肉身。

  造化会元功运转一元之数,天地之妙。

  不正是在构筑天地母体?而自己铸就金丹,从而修炼赤子婴儿,不正是天地之内的圣人?

  最终的证道,则是内证圣人,然后超脱天地。

  一念明,道心萌动,伏衡华道行随之增进。

  三入道台云海,伏衡华在众人交流之余,提出自己的想法。

  “天地为母体,圣人为胎儿。而人身为天地,我身之内,岂非也有圣人?金丹大成,元神出窍。元神,岂非我辈肉身天地内的圣人?而神州时代,有前辈大能参悟元婴之妙,抢先一步破丹成婴。此婴儿,亦是圣人雏形。”

  在场元婴宗师有数位,听到伏衡华的话一个个神色震动,神识纷纷脱离,回去参悟研究。

  这边动静被云海其他人得知,众人纷纷离去,转眼只剩劫仙、伏衡华以及天璇子三人。

  沧澜劫仙看着伏衡华,抱怨道:“让你瞎胡说。这人都跑没了。回头,他们要是不肯再来,跑去研究什么‘圣人主题’,我可不会放过你俩。”

  明白劫仙在开玩笑,伏衡华和天璇子十分做作的赔礼。

  “行了,你俩也先离开吧。圣人之道,你们也该好好研究研究。这玩意对打架没用处,却是我们修真成仙的根本理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