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何拜师(1 / 2)

第二日一早,天蒙蒙亮,姜行顶着宿醉混乱的脑袋爬起来。

凛冽寒风在他踏出屋门那刻瞬间让他清醒。

他提着剑,到院子里,进行每日的剑法练习。

这套剑法,是年幼时余老见他体弱而传授于他,自打学会后,便没有一天停止过。

姜行双腿略屈膝分开,上身半沉,如松鹤站立,形摇身稳。

起式动作缓慢,似静水微波,徐徐稳进,后又猛如疾风,又似急水湍流,拍浪叠行。

他双眼如炬,顺着剑尖游走,心神俱宁,身形与动作浑然一体,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下,身体早已形成习惯。

放下思绪,去感受,去聆听。

“自然”会给予最好的反馈。

余老的话姜行时刻铭记于心。

他沉浸在剑的世界里,感受此剑如此身,力道收放自如,剑鸣清脆响亮,甚至破空而过时都来不及窥见一缕寒光。

好似这风轻轻托起了他,如风自在。

余老站在回廊里,看着姜行习剑,浑浊却透亮的眼睛有所追忆,最终都化作叹息。

师兄啊……

姜行不断地重复一遍又一遍,眉头舒展,早已忘记了心中忧愁,只觉心情清爽,天地快活。

只有在此刻,他不用再想有关于自己,有关于外界的一切。

他甚至不再感受到自己,他和这柄剑天生天养一般存在于自然中。

他似有所悟。

世间千千万万道,这也是道的一种体现吗。

剑法练习九次后,姜行停了下来,抻了个懒腰,只觉浑身暖洋洋的,很是舒服。

而天边日头升起,粉橙色的阳光几息间就变成金色。

他看到了余老,高兴地跑过去。

“余老!你怎么来了!”

余老笑着点点头:“我看你现在剑法已有些气候,可还有什么想学的?”

姜行摇摇头:“还是不了,目前这套剑法足以满足我的需求。”

“十年了,还没练够啊。”

二人一边聊一边前往饭堂。

“贪多不嚼舌嘛。”

余老赞同的点点头,又问:“昨日去师兄那儿怎么说?”

说到这儿,姜行顿时来了兴致,高兴道:“真是大开眼界,原来世上真有神仙手段,一眨眼一挥袍就能变出想要的东西。”

余老了然:“那是袖里乾坤,能装万物。”

姜行虽然不懂什么是袖里乾坤,却觉得甚是有趣,倘若他也有,外出的时候会方便许多。

“后来老神仙叫我吃下枚丹药,叫五行丹,说是回来告诉余老您,泡个什么药浴,剩下的就全凭天意了。”

“五行丹?”余老诧异。

五行丹极其珍贵,倒是没几人会炼制,生克之法是没多少人会了。

“那五行丹吃下去,当场发作,让我呕出一团淤血,身体顿时神清气爽了不少。”

“把手伸出来。”

姜行老老实实把手伸出去,只见余老二指搭在手腕上,细细听着脉搏。

余老沉吟片刻:“药浴的事我会配好方子,大约要持续个半载光阴,想来师兄是用五行生生之气掣肘你体内的咒术,再以药浴配合,去解积压多年的顽疾。”

听了余老的话,他拇指磨蹭着剑柄,低声问:“我这怪病,是不是和我的身世有关。”

余老一顿,没说是与不是,只是叹道:

“莫要多想,徒增烦恼。”

姜行心有感应,也不再多言,只想着今日还是要去找老道,虽然老道让他不要再因此事去叨扰他,但他又如何甘心。

他从何而来,为何有这诅咒,又为何非得仙法才有一线生机。

这些疑问始终盘盈在他心头。

姜行眼露微茫,却在回想起老道的神仙手段后清明起来。

路已在眼前,怎能不走。

新亭县东市朱家,专卖叫花鸡,数新亭一绝,其在传统做法上多了几道步骤,味道鲜美,光是开炉时隐隐溢出的香气就让人嘴馋。

用过早饭后,姜行就出门直奔朱家,纵然如此,还是在铺子前等了一个时辰,先前那炉叫花鸡早叫人买光,只得再等店家重新做。

“姜公子您收好,这是找补的钱。”

伙计把还冒着热气儿的叫花鸡递给姜行,他提在手里颠了颠,分量很足。

“你这儿的叫花鸡真是千金难买。”

伙计乐道:“公子哪儿的话,您想吃随时再来,拿回家要是凉了,只需放在烤架上,明火过一遍,保证这味道更上层楼。”

“行,谢了。”

随后他又到巷子口刘家妈妈的酒铺要了两坛好酒,离开时恰好碰上了刘妈妈来巡铺子,就被拉着说了会儿话。

“李奶奶身体可好,我这阵子忙着还没来得及去看她。”

“好得很,奶奶说要是您有空就去看看她,她念得紧。”

刘妈妈听了,心里高兴,一高兴就忍不住送东西。

她拉着姜行,凑过去低声道:“我让人给你拿了坛新酒回去,去年李奶奶又告诉我一个酒方儿,别看是新酒,我尝过了,味道是上乘的,别有一番风味,你也给余老和李奶奶尝尝。”

她招手,让店铺伙计把酒提过来。

“谢谢刘妈妈,回头要好喝,来找您订。”

“哎哟,那你可赶快,这酒酿的不多,怕是没几日就没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