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谁愿同往?(1 / 2)

话分两头。

陈昭取了印绶,离开郡守府前,要来一匹快马,便不再多做停留,直奔城郊军营而去。

花费大概两三刻的时间,他便到了地方,让哨卫先行进去通报一声。

静等半盏茶的工夫,都尉出现,招呼道:“哟,这不是陈庶长嘛,许久未见,毋恙否?”

陈昭乐呵呵地客套回去,“我近些时日就那样嘛,平日所忙的事情,也就是为府君分忧罢了,倒是都尉平日所忧所虑的,才是关乎国家太平的大事。”

说完这话,他顺带是把李由给自己的印绶给取了出来。

都尉见着它,知道陈昭有事而来,于是正色道:“那陈庶长今日过来,所为何事?”

陈昭郑重道:“府君有急令,需调用士卒五百,含甲士三百,兵车二十乘,长戈和弓箭都需要备足。嗯,外加两旬的口粮,驮马五十匹。”

自己在李由面前只提了前面几项要求,但后面那些“配套设施”的需求,没有什么问题吧?

毕竟这类繁琐的事务,在情况紧急时,怎么好意思在上司面前提及。

何况我拿这些物资,也是为了接下来办事顺利。

哪怕之后都尉向李由说起,李由多半会觉得自己办事面面俱到,让人省心。

“要这么多?”都尉怔了怔,“莫非有大股叛军流窜到郡治之内了不成?”

一般的匪盗碰上陈昭所率领的军队,那直接就是被横推过去,碾得渣都不剩,只有大股流窜的叛军,才需要动用这么多的兵马。

“非也,是有其他事。这道命令由府君亲自下达。”陈昭凑近都尉,轻声道,“多问无益。”

都尉恍然,“噢。那陈庶长你要抽调哪些人,你自己去选就是,我帮你去安排粮草和车马,你最后来过目一遍即可。”

反正郡守的印绶在这,自己老老实实地执行命令就是了,没必要打听那么多事。

有时候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

有了都尉的同意,陈昭在抽调兵马的程序上,就彻底没了阻碍。

作为右庶长,他对三川郡内的兵马情况,有着基本的了解。

整个三川郡共有士卒两万一千人,都是老卒,战斗力不俗,而兵车有三百乘,战马八百匹,驮马千余匹。

不过这些兵马并非全部汇聚在一处。

毕竟三川郡内有两座重城——洛阳、荥阳。

洛阳是名义上的郡治所在,但荥阳的地理位置险要,城墙修筑得更为坚固,因此李由长期留守荥阳,并且在这边重新修了座太守府。

但到了驻兵的时候,不可能直接将洛阳弃守。

外加地方县城同样需要守备。

故而荥阳城外士卒的真实数量,其实仅有九千。

而陈昭在穿越过来后,经营出来的基本盘,就在荥阳城外的这九千人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