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逃难人潮 50(1 / 2)

景顺三十三年十月十八日。

以刘崇、李怀青、余德功所部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川夏三军开赴川夏防区。

临近行省的部队也相续进入川夏。

另外,京畿方面也出动了十万龙旗禁军加入了防卫川夏的序列。

因为刘崇、李怀青、余德功等人联名向朝廷请命,希望装备精良的龙旗禁军也可以进入川夏作战。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不应允的话,恐招事端。

而且,兵部也认为这个时候如果可以派出龙旗禁军入川夏作战不仅可以表明朝廷的抗蛮决心,也可以极大鼓舞全军士气。

更何况,装备精良的龙旗禁军与那些紧急扩招的地方常备军及民军部队比起来在战力上绝对占有很大的优势。

有了这支生力军的加入,绝对可以为防卫川夏的成功机率增色不少。

按照杜承望的意思就是:这个时候必须尽可能多的集结一切可集结的兵力入驻川夏防区。

如果杜承望可以做主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抽调十五到二十万的龙旗禁军进入川夏作战。

毕竟,这个时候根本不是考虑保全个人实力的时候。

如果失去川夏这个大战场,蛮族便可肆意侵入宁国其他地区造成不可预估的灾难。

在地理位置上,地域广阔的川夏行省与西北的青肃行省、陇西行省相接壤。

只要拿下了川夏,突夷蛮族便可挥师直入直隶。

所以,根本没有任何悬念可言,彻底占领西北两省之后,蛮族大军一定会迫不及待的兵分多路猛攻川夏。

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兵临京畿城下!

川夏行省是宁国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行省,总面积差不多相当于两个青肃行省加上一个陇西行省。

因此,川夏的战线会很长,战略纵深也比较大。

不过,这对于本土作战的宁国军队来说还是较为有利的局面。

川夏行省的战略地位已经不言而喻。

如果宁国军队可以将蛮族大军阻挡消化于川夏,便可避免蛮族大规模侵入其他行省,也可避免其危及京畿之地。

另外,景顺皇帝对于杜承望的迁都建议已经有了定夺。

如果川夏战事陷入失利,大宁国都将迁至位于宁国东南部的江赣行省首府——昌州。

这也是杜承望站在军事战略的角度上向景顺皇帝提出的建议。

蛮族由宁国西北侵入,而江赣行省则位于宁国东南,距离蛮族兵锋甚远,又有庐江天险环绕。

所以,杜承望建议如果川夏防区难以阻挡蛮族兵锋,宁国上下就要做好与蛮族打持久战的准备,迁都昌州便是朝廷最好的选择。

-------------------------------------

另一边,陇西行省——长马峡谷。

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蜿蜒曲直的谷道显得格外有意境。

只是,此时的谷道中挤满了刚刚从前线溃败下来的残兵以及逃难的流民,给这副美景画卷平添了一抹苍凉......

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人流在峡谷中慢慢涌动,西边的地平线上不断出现新的人潮,他们麻木的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移动,穿过长长的长马峡谷继续东行。

他们的目的地是川夏。

西北完败已成定局,他们只有进入川夏才有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朝廷已在川夏集结重兵迎战蛮族兵锋。

据说,那里集结的宁国军队足有百万之众,连京畿的龙旗禁军都已经开赴了川夏防区。

返回